1949年,解放军师长刘炳彦去北京饭店吃饭,突然一个举止异常的服务生吸引了他的注意,他观察几次,认出:这人竟然是特务! 1949年9月,长安街上的梧桐叶子还没有泛黄,北京饭店的门厅里已经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 这座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的欧式建筑,曾经是北平最高级的宾馆之一,见证过无数风云人物的来来往往,如今,它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光鲜外表,但内里早已暗流涌动。 作为东长安街上的地标建筑,北京饭店不仅是各国使节的常驻之地,也是许多重要会议和接待的场所。 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人,都可能接触到不该知道的秘密,每一个在这里出入的客人,都可能带着不为人知的目的。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饭店大堂里人来人往,没人会注意到,在角落的一张桌子旁,一位身着普通便装的中年人正在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他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客人,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在不经意间扫视着整个大堂,这个人叫刘炳彦,表面上是来赴一个普通的约会,实际上,他是我军的一名重要情报人员。 建国前夕的反特工作,是新中国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时北平城内潜伏着大量国民党特务,他们试图通过暗杀、破坏等手段阻挠新中国成立。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每一次成功的反特行动都可能挽救无数生命,保障新中国的顺利诞生。 刘炳彦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前台附近的一名工作人员身上,那是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饭店服务员,正在低头擦拭着什么。 乍看之下,没什么特别的,但刘炳彦的职业敏感让他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这个人走路时有轻微的跛行,左腿似乎不太灵活。 "他放下茶杯,装作若无其事地站起身,朝着洗手间的方向走去,路过前台时,他刻意放慢脚步,仔细观察那名服务员。 那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身体微微一僵,但很快又恢复了自然,然而,这短暂的反应已经足够让刘炳彦确认自己的猜测。 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他在情报资料中见过的马学刚,一个在1947年榆次战役中左腿中弹的敌特。 马学刚的真实身份远比一个跛脚的服务员复杂得多,他原本是朱占魁的警卫员"小马",实际上是国民党军统部门安插在我军中的特务。 正是他策动了朱占魁的叛变,造成了我军的重大损失,如今,这个危险人物竟然出现在了北京饭店,而且伪装成了一名普通的服务员。 刘炳彦明白,这绝非巧合,为了确认自己的判断,他回到座位上,故意将茶杯推到桌子边缘,果然,那名"服务员"注意到了,走过来为他整理桌面。 就在这短暂的对视中,刘炳彦看到了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警觉和恐惧,那是一种职业特工才会有的眼神,一种随时准备逃跑或反击的野兽般的警惕。 不需要更多证据,刘炳彦在心里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刘炳彦没有立即打草惊蛇,而是悄悄联系了安全力量,很快,几名便衣人员以客人的身份进入了饭店,分散在大堂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 傍晚,马学刚正准备交接班,刘炳彦假装询问房间情况,将他引到一个相对隐蔽的角落,就在马学刚低头查看登记簿的瞬间,刘炳彦给了同伴一个眼色。 那一刻,马学刚的身体明显僵住,他的手悄悄移向腰间,但为时已晚,两名便衣人员已经从两侧控制了他的行动,第三人则迅速搜出了他身上的手枪和几份文件。 整个抓捕过程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引起其他客人的注意,被带到秘密审讯地点后,马学刚起初还在坚持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服务员的说法,但当审讯人员拿出他的详细资料,特别是提到他左腿的旧伤时,他的抵抗明显动摇了。 在接下来的审讯中,马学刚交代了自己的潜伏经过和北平城内的情报网络布局,他承认自己此次潜伏的主要任务是探听中共方面准备开国大典的确切时间和安保部署,为可能的破坏活动提供情报支持。 这个供词让所有人都感到后背发凉,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情报部门迅速展开了连锁行动,在北平城内多个地点同时出击,一举捣毁了几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小组,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密电码。 这些特务中,有的伪装成商人,有的假扮成学生,甚至还有人混入了政府机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破坏新中国的成立。 这次成功的反特行动,为即将到来的开国大典排除了一个重大隐患,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解放军师长刘炳彦去北京饭店吃饭,突然一个举止异常的服务生吸引了他的注
月下影婆娑
2025-08-31 13:01:12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