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大英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找来了一张“不可能修好的古画”,让中国裱画师

万象快报侠 2025-08-31 12:40:06

1987年,在大英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找来了一张“不可能修好的古画”,让中国裱画师邱锦仙来修复。邱锦仙看过画之后,却将一盆热水直接泼在了古画上。在场的外国人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露出了鄙夷的神情,纷纷等着看好戏。 “你在做什么?这会毁了它!”外国专家们看着邱锦仙的举动惊呼道。1987年的大英博物馆修复室内,这位中国女修复师正将一盆热水缓缓泼向一幅千年古画。 在场西方修复师的脸上写满震惊与不解,有人甚至露出轻蔑的神情。他们无法理解,为何有人会用如此粗暴的方式对待珍贵文物。然而他们不知道,这看似冒险的举动,正是中国传统书画修复技艺的千年智慧结晶。 这幅亟待修复的中国古画已严重破损,画心脆化开裂,颜料层剥落,积垢深厚。大英博物馆的西方修复师尝试过各种现代方法均告失败,最终决定特邀当时正旅居伦敦的上海博物馆资深修复专家邱锦仙前来进行专业鉴定。 面对国际同行的疑虑目光,邱锦仙依然气定神闲地继续着手头的工作。她对中国传统宣纸和绢帛的材料特性了如指掌。这些经过千年智慧淬炼的材质,完全能够经受住热水处理的独特考验。 热水修复法的原理其实很科学,温度适中的热水能够软化老旧浆糊,使画心与背纸顺利分离,同时彻底去除经年沉积的尘渍与污物。 这项古老技艺在中国已延续千年香火,世代修复匠人通过师徒间的心手相传,将这门绝学完整保留至今。邱锦仙曾师从上海博物馆的修复泰斗徐茂康与苏诗梅,在这两位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完整继承了这门古老技艺的精髓与真谛。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邱锦仙展示了更多中国独特的修复技艺。她用毛笔蘸着特制浆糊精细拼接碎片,用镊子一丝不苟地对齐绢本经纬,凭借对传统颜料的深刻理解,调配出与原作完全匹配的色彩进行补笔。 最终,这幅曾被西方专家断言无法挽救的古画重焕生机,不仅笔触纤毫毕现,更完整保留了原作独有的气韵与神采。此后,邱锦仙受聘于大英博物馆,成为该馆首位中国书画修复师。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她修复了包括《女史箴图》在内的四百余件中国古画珍品,将中国传统修复技艺推向世界舞台。 邱锦仙的成就不仅在于拯救了大量海外中国文物,更在于她打破了西方在文物修复领域的话语垄断。她悉心指导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徒,在大英博物馆创立了中国书画修复的专业工作室,让东方修复智慧在国际文博领域赢得崇高声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无数智慧结晶,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当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更多中国传统技艺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信息来源: 光明网|《让中国古画“活”起来的时光匠人》 文|何夕 编辑|史叔

0 阅读:58
万象快报侠

万象快报侠

如侠般快,送达万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