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

寻川科技 2025-08-23 22:14:55

“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这是什么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扎心?

咱们先别急着反驳,梁文峰这话虽然直白,但并不是唱衰中国AI。他其实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咱们到底在比什么?

很多人喜欢用“时间”来衡量差距——比如,“中国AI落后美国两年”,但这种比法其实挺坑人的。

为啥呢?因为它假设大家跑的是同一条赛道,用的是同一种跑法。可现实呢?美国在搞“从0到1”,而我们常常忙于“从1到100”。

举个例子,ChatGPT横空出世的时候,全球震惊,它可不是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建立在Transformer这类底层架构的突破上。而这些基础创新,大多来自OpenAI、Google Brain这些机构常年累月的投入。

反观咱们,很多公司一看ChatGPT火了,立马调转船头,集中资源搞“中国版ChatGPT”。结果呢?产品是做得很快,效果也不错,但核心的模型、架构、训练方法,有多少是真正原创的?

所以说,这哪是时间差啊,这根本是“基因差”——一个是造轮子的,一个是改装轮子的。

看到这,可能有人要说了:模仿怎么了?模仿不香吗?咱们这么多年过来,不就是从模仿再超越的吗?

没错,模仿很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跟上、降低成本、甚至优化细节,但问题在于,如果永远停留在模仿阶段,那就意味着永远在别人的规则里玩游戏。

就像梁文峰说的:“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

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道理不糙,AI领域的发展,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是一场关乎未来话语权的竞赛,谁掌握了原创能力,谁就制定了标准——技术标准、伦理标准、甚至行业规则。

那么,中国AI难道就没希望了吗?当然不是!

所以梁文峰和他的DeepSeek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家公司最近为啥能频频刷屏?就是因为他们在尝试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比如,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去卷大参数模型,而是选择开源了自家的DeepSeek-V2模型,还把代码、权重全都公开!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任何开发者、研究机构都可以免费使用、研究甚至二次开发这个模型。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反常识”?在大家都恨不得把技术藏起来当护城河的时候,DeepSeek反而选择打开大门。

有人说这是噱头,但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这其实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竞争策略——通过开源快速构建生态,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迭代,从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换句话说,既然在“闭源追跑”上难超车,那不如另开一条赛道:“开源共建”。

梁文峰的话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就是因为他撕掉了那层“时间差”的温柔面纱,让我们看到了更本质的问题——原创力之争。

但好在,我们已经出发了,DeepSeek的开源尝试,华为昇腾的硬科技突破,高校实验室的基础研究……点点滴滴,都在汇聚成河。

这表明中国AI正在进入“第二阶段”——从追逐者,变为思考者,甚至游戏规则的重定义者。

未来五年、十年,中国AI能否实现从“模仿”到“原创”的跃迁?谁也不敢断言。

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开始走难走的路,才可能到达新的地方。

0 阅读:67
寻川科技

寻川科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