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名单在重庆新鲜出炉,在总计460人大名单中,CC系占据了117席,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席数居第二位的,则是黄埔系、力行社及三青团等蒋氏嫡系,当选33人。 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开,579名代表参加,从5月5日到21日,持续16天。吴铁城报告党务,吴鼎昌谈政治,翁文灏讲经济,程潜和白崇禧汇报军事。大会通过多项决议,强调团结反共,为内战铺路。选举产生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460人,包括正式和候补。CC系占117席,四分之一以上,控制党务核心。 黄埔系、力行社、三青团等蒋介石亲信拿33席,加上其他忠于他的非黄埔将领41席,蒋系总势力接近四分之一。政学系张群领衔,14席。新桂系和朱家骅系各10席。粤系虽降但仍有28席。相比1935年第五届,CC系和蒋系增长迅猛,欧美系扩张,粤系比例掉5.7%。这名单暴露国民党派系林立,所谓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纯属自欺欺人,分崩离析的局面已定。 国民党派系起源早,兴中会1894年成立,同盟会1905年,国民党1912年,中华革命党1914年,到1919年现名。孙中山改组后,国民党内部就派系丛生。CC系以陈氏兄弟为核心,控制组织部和调查统计局,渗透党政。黄埔系从军校毕业生起步,蒋介石亲信多在此,力行社1931年成立,推动蓝衣社活动,三青团1938年创,吸收青年扩大影响。 这些派系争资源,抢职位,影响决策。政学系张群等官僚集团,注重行政。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广西背景,军事实力强。朱家骅系教育界出身,管文化。粤系陈济棠等广东人,1936年两广事变后势力衰。欧美系留学背景,推西化。这些派系在第六届名单中分配不均,CC系最大,蒋系次之,显示权力向蒋介石倾斜,但也加剧内部矛盾。 国民党失败原因多,派系是关键。内部不和,决策慢,资源内耗。经济崩溃,通胀失控,军队士气低。外部压力大,但内部问题更致命。第六届名单就是镜像,CC系117席,蒋系74席(33加41),总近半,其他派系瓜分剩,平衡难维。大会通过反共决议,坚持独裁,拒绝联合政府,这步走错,加速内战。 国民党第六届名单公布后,派系格局固化。CC系继续把持党务,陈氏兄弟影响大。蒋系军人势力涨,黄埔毕业生升迁快。其他派系虽有席,但话语权弱。战后,国民党推行戡乱建国,统一党团组织,撤销三青团,设青年部,但实际加强蒋介石控制。1947年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总裁领导,党内集权更甚。
1945年6月,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名单在重庆新鲜出炉,在总计460人大名单
运赛过去
2025-08-22 17:22:44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