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道士毕云把菜刀劈断打磨成了匕首带在身上,在晚上刺杀了两名日军哨兵。之后,他又埋伏在敌人据点附近,准备在干掉几个日本兵。 1938年夏天,当时日本鬼子在山东一个地方设了个哨卡。毕云路过那里,几个日本兵让他鞠躬,他直接回了句“出家人不拜恶人”。这话一出,可想而知,他遭了罪,被日本兵用枪托打趴下,踢得吐血昏迷。幸好有乡亲们把他救回了山上的道观。 一个练武之人,受了这样的侮辱,心里肯定不好受。更何况他师父还教过他,道家讲慈悲,但不护恶人。养伤的时候,他天天磨他师父留下的七星剑。有人劝他别惹事,他就说了句挺硬气的话:“我不出手谁出手?”这话现在听起来,依然让人觉得心里一震。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总有些人挺身而出,他们或许不是职业军人,但他们的血性和担当,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伤好之后,毕云就开始了他的行动。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河边抓鸡的日本兵。他悄悄摸过去,一招就把那鬼子给解决了。接下来的几个月,陆续有日本兵失踪,这可把鬼子给吓坏了,他们到处搜查附近的道观。但毕云早就挖好了山洞藏身,白天就给人采药治病,晚上就出来找机会干掉鬼子。这有点像咱们现在说的“特种作战”的意思吧,一个人在敌后活动,给敌人制造麻烦。 乡亲们也都很支持他,有个张婶,她的儿子被日本兵抓去当壮丁,死在了半路。她就每天偷偷在山涧边放两个馒头,给毕云当补给。还有猎户故意把日本兵引到野猪窝,让他们吃点苦头。毕云杀了鬼子后,会在尸体旁边放一张画着太极图案的黄纸。这事儿传开后,鬼子们都说那个道士是“活鬼”,越来越害怕他。这虽然有点迷信的色彩,但也反映出老百姓对抗日英雄的一种敬畏和保护。 最让人动容的一次,是毕云摸进日军粮仓打算放火,结果遇到一个日本兵在哭。那个鬼子手里拿着一张全家福照片。毕云当时剑都拔出来了,但想到镇上王大娘五岁的孙子被日本兵用刺刀挑死的事,他还是下了手。你看,他心里是有挣扎的,他看到了日本兵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但他更记得同胞遭受的苦难。这种复杂的感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抗日志士身上都有吧。他们不是嗜杀成性,但为了民族大义,不得不放下个人的怜悯。 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那天,毕云还是像往常一样在道观里烧香。有人问他杀了那么多人,心里会不会有罪。他说:“保住百姓才是真修行。”这句话,我觉得说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真正的修行,不是躲在深山里不问世事,而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担当,跟我们现在社会上一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放后,有说书的老先生经常讲毕云的故事,但大家都很有分寸,没人敢添油加醋。毕云在去世前,还在山上给年轻人讲当年的事。他说,日本兵也是人,但穿上军装侵略我们的国土,就该被枪毙。他临终前,把那把带着二十多处缺口的七星剑捐给了县里的博物馆。那二十多处缺口,就是他抗击侵略的最好证明。 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靠炫耀战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 最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些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一点也不能放松。像毕云这样的抗日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应该有这种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比如说,最近几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他们就像当年的抗日英雄一样,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又比如,在面对一些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志愿者们,总是冲在第一线,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这和当年那些奋勇杀敌的抗日志士,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就像毕云道长说的那样,“保住百姓才是真修行”。在今天,我们的“修行”,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有更加幸福安宁的生活。
1938年,道士毕云把菜刀劈断打磨成了匕首带在身上,在晚上刺杀了两名日军哨兵。之
趣史小研究
2025-08-22 15:58:2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