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广播公司8月20日写道:“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75.8%保证金,加拿大

天天纪闻 2025-08-20 18:19:20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8月20日写道:“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75.8%保证金,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受限。与此同时,澳洲油菜籽得以重返中国市场。这是自2020年以来,澳洲油菜籽首次出口中国。当时中国以植物检疫问题为由禁止澳洲油菜籽输华。……中国中粮集团已向澳洲订购五万吨油菜籽。”     近期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出现显著变化,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75.8%保证金的措施引发连锁反应,而澳大利亚油菜籽时隔五年重返中国市场的消息同样备受关注。这一系列动态背后,既有中加贸易摩擦升级的直接推动,也折射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复杂博弈。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24年8月26日,加拿大财政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钢铁和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电动车附加税高达100%,钢铁和铝产品附加税为25%,相关措施分别于当年10月1日和10月15日生效。   这一决定直接冲击了中加经贸关系的稳定基础。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于2024年9月9日启动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立案调查,经过近一年的调查,最终于2025年8月14日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油菜籽征收75.8%的保证金。这一措施的直接影响是,加拿大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增加,进口商需向海关预缴相当于货值75.8%的保证金,客观上形成贸易壁垒。   从贸易数据看,加拿大长期占据中国油菜籽进口市场的主导地位。2024年,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额达260亿人民币,占其总出口量的67%。但自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量已出现明显下滑。   2025年1-2月,加拿大油菜籽对华装船量同比减少近50%,而俄罗斯、蒙古等国的进口量则分别增长3倍和1倍。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进口渠道的多元化趋势,也暴露出加拿大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脆弱性。   与加拿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大利亚油菜籽的“戏剧性回归”。2020年,中国以植物检疫问题为由暂停进口澳大利亚油菜籽,当时正值莫里森政府执政时期,中澳关系因一系列政治事件陷入低谷。   时隔五年,随着中澳关系逐步缓和,双方于2025年7月接近达成框架协议,解决了黑胫病等检疫争议,允许澳大利亚分五批试运15-25万吨油菜籽。   作为协议的初步成果,中国中粮集团已向澳大利亚订购5万吨新季油菜籽,预计11-12月装运,到岸价低于600美元/吨。这一价格优势加上澳大利亚距离中国更近的地理条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油菜籽的回归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中澳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2025年正值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十周年,双方在阿尔巴尼斯总理访华期间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涵盖农业、海关检验检疫等领域。   这种政治互信的恢复为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澳大利亚油菜籽在2020年被禁前对华出口量曾占其总产量的40%以上,但此次重返市场的初期规模相对有限,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加拿大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框架协议的逐步落实,澳大利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重新成为中国油菜籽进口的重要来源国。   中加贸易摩擦的升级对加拿大农业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加拿大油菜种植者协会数据显示,该国约42%的油菜籽用于出口,而中国市场的缺失使其面临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   2025年3月,加拿大农民因中美贸易摩擦陷入两难境地,部分农户因无法及时调整种植计划而面临经济损失。尽管加拿大政府试图通过开拓其他市场缓解压力,但短期内难以找到能替代中国的大规模买家。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油菜籽产能的逐步提升也在削弱对进口的依赖。   2025年上半年,中国部分省份如江西、湖南的油菜籽产量同比增长5%左右,安乡县62万亩油菜平均亩产达141.38公斤,显示出国内生产潜力。   国际市场层面,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已引发连锁反应。2025年8月12日,受中国加征保证金消息影响,洲际交易所(ICE)油菜籽期货价格单日重挫4.5%,随后虽有所反弹,但市场对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前景的担忧持续存在。   与此同时,美国大豆供需紧张导致豆粕价格下跌,间接对菜粕市场形成压力,进一步压缩加拿大油菜籽的价格空间。这种市场波动迫使加拿大农业企业重新评估对华贸易策略,部分行业组织已公开呼吁政府与中国展开谈判,以避免长期市场流失。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政治化趋势。加拿大选择在电动汽车、钢铁等领域对华加征关税,本质上是配合美西方“印太战略”的一部分,试图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削弱中国影响力。   但这种政治操弄忽视了中加经济的高度互补性,最终损害的是加拿大农民和企业的利益。反观澳大利亚,通过调整对华政策、解决贸易争议,成功抓住市场机遇,其经验表明,务实合作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佳选择。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