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女人,我为自己60的到来做了以下七个准备: 一、把身体调成“节能模式” 年轻时总觉得扛得住,熬夜追剧、生冷不忌是常态。现在每天雷打不动早上六点起,出去遛弯一小时,遇着熟人唠两句,回来煮个杂粮粥,配个水煮蛋,吃得胃里暖暖的。晚上七点后不碰主食,睡前泡泡脚,看会儿养生书就关灯。前年体检查出的高血脂,愣是靠这规律作息调回了正常。知道自己膝盖不好,广场舞只跳慢节奏的,爬楼改成乘电梯,不跟身体硬较劲,舒服比啥都强。 二、给存款做“减法”,给自在做“加法” 大半辈子攒的钱,前年给儿子结清了房贷尾款,剩下的分成三份:一份存定期,留着应付突发大病;一份买了稳健的理财,每月能领点零花钱;最后一小份揣在卡里,想给孙子买玩具、跟老姐妹逛街买花,随手就能花。以前总想着“多存点才踏实”,现在明白,钱够花就行,攥太紧反而成了负担。上个月给自己买了件羊绒衫,摸着手感软乎乎的,心里比年轻时穿名牌还舒坦。 三、把“老房子”拾掇得顺手 住了三十年的老楼,去年花了点钱重新装了装:卫生间加了扶手,洗澡时能扶着;厨房吊柜改矮了,伸手就能够着酱油醋;卧室铺了防滑地板,夜里起夜不怕摔。阳台砌了个小花台,种着月季和多肉,每天浇水松土,看着它们冒新芽,日子就有了盼头。家里的杂物扔了一大半,衣柜里只留常穿的衣服,鞋柜里每双鞋都摆得整整齐齐,看着清爽,心里也敞亮。 四、给社交圈“瘦瘦身” 年轻时爱凑热闹,同学群、广场舞群加了七八个,每天消息响不停。现在慢慢退出了不少,只留了三个群:跟发小们聊天的“老姐妹群”,谁家做了好吃的会拍照片分享;小区里一起遛弯的“晨练群”,下雨了会互相喊一声别出门;还有个“家庭群”,看孙子发的视频就够乐半天。不参加没必要的饭局,不想聊的天就直接说“累了”,不用再顾忌谁的脸色。上个月老同事约着聚餐,不想去就如实说“腿脚不方便”,对方也懂,没再勉强。 五、培养个“能打发时间”的本事 退休后报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一开始握笔都抖,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老师说“别急,就当是跟纸墨较劲”,练了两年,居然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春联了。家里的台历、笔记本上,都写着自己的字,看着就高兴。有时候孙子来,会缠着让我教他写名字,一老一小趴在桌上涂涂画画,日子过得慢悠悠的。除了写字,还跟着视频学做点心,蒸的红糖发糕蓬松暄软,儿子说“比外面买的还香”,这就够了。 六、跟子女“划清界限”,守住自己的小日子 儿子总说“搬过来跟我们住吧,方便照顾”,我一口回绝了。住一起哪有不拌嘴的?他嫌我炒菜太咸,我嫌他熬夜不睡觉,远香近臭的道理我懂。现在每周去儿子家吃两顿饭,帮着接孙子放学,其余时间各过各的。孙子的作业我不插手,儿子两口子吵架我装没听见,他们的日子让他们自己琢磨,我当妈的,把自己照顾好,就是给他们减负。 七、把“怕老”的心思,换成“认老”的坦然 镜子里的白头发越来越多,索性让它全白着,倒省了染发的钱。脸上的皱纹深了,就抹点滋润的面霜,不强求啥“冻龄”。知道自己记性差,就把钥匙、药盒都放在固定的地方,出门前念叨三遍“带手机、带口罩、带公交卡”。遇到年轻人问路,会笑着说“我眼神不好,你再问问别人”,不硬撑着装明白。人到六十,就像庄稼到了秋收的时节,该黄的黄,该收的收,顺着自然来,反倒踏实。 这七个准备,说不上多精明,就是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自在些。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为谁硬扛,每天醒来看见太阳照进阳台,能笑着说句“今儿又是好日子”,就够了。
作为一个女人,我为自己60的到来做了以下七个准备: 一、把身体调成“节能模式”
曼文说情感生活
2025-08-20 11:22:27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