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蒋经国在一次检查身体时,血糖出现异常,同时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但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蒋经国在饮食上却是不忌口,这就让他的并发症出现得很早。 蒋经国生于1910年浙江奉化溪口,父亲蒋介石是国民党核心人物。他早年生活简单,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那里他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1937年回国后,先在江西赣南任职,负责地方行政和保安工作,推动一些基层改革。抗日战争期间,他参与国民党内部事务,逐步积累经验。 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蒋经国跟过去,负责情报和青年组织。他从1950年起主管国民党青年团,强调纪律和训练。1965年,他出任防务部门负责人,管理军事事务。1969年升为行政机构副负责人,1972年成为行政机构负责人,那时他推动十大建设和十二项建设,发展台湾经济,改善基础设施。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逐步掌控国民党。1978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任内转向本土化政策,任用更多台湾本地人才。他晚年推动政治改革,1987年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为台湾民主化铺路。这些步骤让他在台湾留下经济起飞和政治转型的印记。 1959年,蒋经国在台北医院体检时,血糖值超标,每分升超过200毫克,还伴随口干、尿频等症状,医生确诊为糖尿病。这病遗传自母亲毛福梅,属于家族性问题。医生从那时起开降糖药和胰岛素,让他每天注射控制血糖。 但蒋经国饮食上没把关,爱吃高糖高盐食物,比如酱油渍肉和甜点。医生多次劝他改,多吃蔬菜粗粮,少碰甜食。他起初试过,但很快旧习复发,饭后总要点蛋糕或水果派。厨师试着用低糖添加剂做甜点,他尝后嫌苦,直接发脾气,从此厨师不敢再改。 这种不配合让血糖波动大,医师记录显示,肾脏和血管负担重。几年后,并发症提前出现,比如视力模糊、腿部肿胀和皮肤问题。侍从回忆,他吃东西时总很享受,完全忽略医生警告,导致病情恶化比预期快。 进入1980年代,蒋经国糖尿病加重。1982年,他左眼视网膜手术,之后依赖轮椅。1987年,血压低到正常一半,医官紧急送医院,但对外保密,只说例行检查。他担心病情外泄影响政局稳定。 1988年1月13日,早晨他胃不适,医师开胃药。他服药后疼痛加剧,下午反复要坐轮椅又躺下。中午问儿子位置,得知不在身边,就沉默。突然吐暗红血,侍卫接了大半盆,医生急救暂稳,但不久再吐血,心跳停止于下午3时55分。 官方称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引起大出血,但台湾医学界质疑,觉得保密太严,加上时机巧合。他的死让两岸关系缓和进程中断,留下遗憾。
1959年,蒋经国在一次检查身体时,血糖出现异常,同时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但是,
小史论过去
2025-08-18 12:21:08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