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电视不如韩国,汽车不如德国,飞机不如法国,环境不如瑞士……”好像在所有行业领域,中国总是在追赶,总觉得差那么一点,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高精尖领域虽有差距,但通过自主创新缩小距离。拿芯片来说,中国与美国在5纳米以下工艺落后,但中端制程占优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投资约4550亿元,同比下滑9.8%,晶圆制造规模达2340亿元。企业加大研发,华为麒麟处理器支持5G应用。尽管美国管制EDA工具,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存储芯片全球份额超30%。差距在于研发投入,美国企业年投入数百亿美元,中国需时间积累,但已在AI芯片上进步明显。机床领域,中国数控化率2024年达51%,日本超80%。高端五轴机床市场2025年突破130亿元,复合增长12%。
中国通过并购吸收技术,沈阳机床开发智能系统,出口额增长。精度和耐久性稍逊,但资金和人才投入增加,向智能制造转型。电视产业,中国OLED市场份额2024年53.4%,首次超韩国。显示面板面积占比67%。京东方建OLED生产线,销售额增长。尽管核心材料依赖进口,中国从组装向技术延伸。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出口2025年超500万辆,欧洲市场份额13%。比亚迪在多国超特斯拉。内燃机调校落后,但电动化转型快,供应链深度增强。
飞机产业,中国C919 2023年首飞,2025年产能计划提升至50架。订单超1500架,交付加速。美国暂停LEAP发动机出口后,恢复供应,但国产CJ-1000A发动机在研,预计商用。国产化率达65%,机体结构基本国产。环境质量,2024年全国PM2.5平均29.3微克/立方米,下降2.7%。优良天数87.2%。西部地区反弹,但通过煤改电和生态治理,复合污染减少。服务业占比高有助于改善,但工业结构调整需持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3679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660536亿元,增长5.3%。对外贸易额超8万亿元,就业从4亿增至7.4亿,城镇化率超66%。邓小平逝世后,他的思想继续指导发展,推动高科技产业崛起。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高铁路领先世界,证明追赶中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