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一支由几十个抗日烈士孤儿组成的部队,在两年零三个月里,击毙200多名日伪军,最后被残酷绞杀无路可退,引爆炸药,全部壮烈牺牲,平均年龄仅有16岁。“金陵孤儿义勇军”的事迹少有人知,只留下一张照片。
当时小鬼子打进了南京,整日炮火连天的,整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四处逃难。
然而就在这片战火纷飞中又这样一群孩子,用血肉撑起了一片天。
这一切的开始,得从晚清一所寺庙,以及寺庙的一位老尼姑开始说起。
南京自古是六朝古都,也是繁华之处。
在南京和平门外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红山,山上有一座百年的古庙,叫做嘉善寺。
由于地方偏僻,再加上战乱,小红山北麓的嘉善寺早断了香火,现在那是禅房漏雨,菩萨掉漆。
在辛亥革命后那时候兵荒马乱,老尼姑带着俩徒弟收留了60多个孤儿。
孩子们管老尼叫“师太”,当孩子们饿得前胸贴后背时,总见她把半块杂粮饼掰成八瓣分。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毕竟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了。
然而转机在1927年寒冬。
当陶行知得知嘉善寺里孤儿消息之后夹着书本爬上山,推开庙门就喊,娃娃们,跟我念书去!
自那之后晓庄师范的课堂从此多了群光脚学生。
陶先生教他们写“国”字时说,四四方方一座城,里头住着千万人,这就是咱要守的江山!
这些孤儿虽然没有父母的管教,却是受过了学校的文化教育,懂得了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大义。
更是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有着保护祖国大好河山的责任与义务。
就在卢沟桥炮响那年,最小的孤儿王小柱才12岁。
看着日军画报上“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他攥着粉笔在庙墙写,鬼扯!
当时淞沪会战吃紧时,三个15岁的姑娘剪了辫子要参军。
师太把佛珠套在她们腕上,菩萨看着呢,活着回来。
可上海沦陷后,菇凉们退守紫金山,子弹打光了就搬石头砸,最后和阵地一起化成焦土。
南京城破那晚,班长钟华被鬼子押到下关江滩。
机枪扫射时,同伴雷岳猛地把他扑进尸堆,血沫子喷在他耳边,给报仇钟华指甲抠进泥里熬到半夜,从万人坑爬回小红山,后背还嵌着颗子弹。
1938年开春,日军在北固山修仓库。
钟华带着几个毛头小子,趁夜从狗洞钻进去。
金沙子瘦得像麻秆,愣是扛出三支比他还高的三八大盖。
有了家伙什,这群“野猴子”真成了精。
专挑半夜卸鬼子运煤车的螺丝,翻车翻得伪军直骂娘。
王小柱扮成小叫花,往日军米垛里塞点燃的艾草,火苗蹿得比庙旗还高。
还在在秦淮河岔道埋竹签,专扎鬼子摩托车胎,等栽进河里再补刀。
有回伪军小队长醉醺醺巡街,被绳套倒吊在树上,脑门贴张字条,当汉奸的下场!
气得日军悬赏五百大洋抓“夜莺头子”,却连根毛都摸不着。
但是好景不长。
在1939年秋收时节,叛徒把日军领到庙后门。
五百多个鬼子伪军围住小红山,炮弹把百年古柏炸成柴火棍。
孩子们退进藏军火的山洞时,十五岁的史青突然咧嘴笑,哥,还记得陶先生教的诗不?
满手血污的钟华抹了把脸,65个声音在硝烟里嗡嗡震响,人生自古谁无死。
当洞口黑影压过来那刻,王小柱把火柴往引线上一划。
一时间,山崩地裂、天摇地洞,钟华与孤儿义勇军同伴们壮烈牺牲,大量日军也全部葬身在洞内。
轰隆巨响中,半座山炸成漫天红雨,像极了那年三个姐姐离家时,庙门口绽放的野山茶。
就这样,金陵孤儿义勇军们英勇就义,用自己生命报效祖国,为抗日捐献最后一滴血。
2015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立了块无字碑,只刻着夜莺剪影。
晨练的老头路过总嘀咕,咋不给娃娃们留名呢?
管理员指指天,夜莺飞过,谁要留名?
就像梁启超说曾经说的一样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有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在,中华必然会崛起!
致敬这些本该在玩乐的年龄却捐躯赴国难的勇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