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克前线全控?俄军会前猛攻,泽连斯基放狠话背后的真实盘算 这几天,顿巴斯战场的节奏明显快了。8月13日,顿涅茨克“行政长官”普希林在节目里直接放话:“前线局势完全由我们的部队控制,几乎每个方向都是如此。” 这种“完全控制”级别的措辞,在俄方的公开话语体系里不多见,尤其是在顿巴斯这种打了几年还没完全尘埃落定的地方。要是放在一年前,这话可能被当成宣传口径,但现在结合战场进度来看,确实有些底气。 消息几乎同时被多家外媒印证。路透社说,俄军在乌东多布罗皮利亚附近突然发起攻势,明显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奔着战略目标去的。芬兰的黑鸟集团军事分析师帕西·帕罗伊宁给出的数字更直白——过去三天,俄军渗透乌军防线的深度达到17公里,而且是多点突破。这种节奏,意味着俄军不光是在拔钉子,而是在撕开整条防线。 有意思的是,这波进攻的时间点卡得很准——美俄总统会面就在眼前。你要说这两件事没关系,我是不信的。俄军这波冲锋,既是军事动作,也是外交信号:谈可以谈,但我要先把筹码压到你面前的桌子上,让你看清楚谁现在占优势。 从战术角度看,多布罗皮利亚的地理位置很关键。它在红军城以北约20公里,是乌军北翼防御的一个支点。如果被俄军拿下,顿涅茨克西北防线就会出现塌陷,乌军守红军城的压力会倍增,而且补给线、撤退通道都可能被切断。对俄军来说,这相当于把对方的北门锁死,然后配合南线推进,形成半包围甚至全包围。 泽连斯基显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的表态格外强硬——“不会从顿巴斯撤出”,“如果撤出,将引发第三次战争”。这话看似是在威胁俄罗斯,实际上更像是在喊给国内民众和西方盟友听的。国内听众需要一个坚定的领袖形象来稳住人心,西方听众则需要被提醒:一旦我们失守,你们可能要面对更大规模的冲突。 但硬话归硬话,现实很骨感。顿巴斯前线如果真的被俄军突破,乌军的选择并不多。要守住,就得迅速调集预备队填补缺口,可这会牵动其他战场的力量平衡;要是放弃,虽然能保住兵力,但政治代价极高,尤其是在谈判前夕,这等于自己削弱筹码。 俄方的打法其实很清晰——先用军事压力制造既成事实,再用外交谈判把战场成果变成纸面协议。普希林的“完全控制”不是单纯的自夸,而是替克里姆林宫先行释放信号:我们现在有能力稳定局面,下一步取决于对方让不让路。 美方的态度也耐人寻味。虽然表面上继续表态支持乌克兰,但在俄军推进的同时,美国并没有在这个方向上给出明显的直接军事干预信号。这很可能是在为普特会留余地——毕竟,如果会前局势彻底失控,谈判桌上的筹码分布就会发生质变。 而泽连斯基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双重压力: 对内,要稳住军心民意,避免士气在防线告急时崩盘; 对外,要维持与西方盟友的信任,让他们相信乌克兰还能打、值得继续投钱投装备。 问题是,战场形势并不完全由他掌控。顿涅茨克方向的失利,如果在接下来几周持续扩大,乌方的防御战略就必须调整,而这种调整可能让他们在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进一步下滑。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场博弈已经不只是“拉锯战”,而是进入了“抢跑阶段”——俄军想在外交赛道冲线前,多拿几个关键城镇当门票;乌军则想在战场上拖住节奏,撑到会面结束甚至之后再看变化。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某一方在战场上形成持续推进的势头,另一方要逆转就得付出成倍的代价。 所以,现在的顿巴斯,就像一盘棋已经进入残局阶段。俄方在加快吃子,乌方在想方设法制造局部反击。接下来的几天,很可能就是决定双方秋季战局走向的关键窗口。 一句话——顿巴斯不只是战场,它已经成了美俄谈判桌上的最大筹码,而谁能先在这里立住旗子,谁的底气就会更足。 参考文献: 顿涅茨克行政长官:俄军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前线 参考消息 外媒称俄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前线局势 环球时报
打崩了!乌克兰军队前线大崩溃了,俄军一夜攻占157平方公里!当地时间2025年8
【17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