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即使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打了无数场战役,开国元帅十人,开国上将,中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我军最为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指挥的仗,就是让别人来当事后诸葛亮,对照着来做复盘,基本上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打出来,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毛主席。 毛主席打仗,总有点不讲道理。明明手里攥着一把烂牌,他偏不按牌理出牌,总能把对手的王炸给憋回去。叶剑英元帅说他“指挥打仗如同按饭做菜”,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更多时候,他面对的是一堆烂铁碎铜,硬是给炒出了一桌满汉全席。1932年初,中央苏区非要去啃赣州这座城。那时候红军穷得叮当响,几个人分一支枪,子弹得省着用。但上头有人觉得,这仗得打,既是军事需要,也是面子问题。毛主席盘算了一晚上,给大伙浇了盆冷水,他指着地图说:“赣州是块铁疙瘩,咱们这把锤子不够硬,硬砸上去,锤子得先崩了。” 可惜,那时候他说话分量还不够。命令下来,红军弟兄们还是扛着云梯往上冲。结果呢?城墙上枪声跟炒豆子似的,战士们在护城河边成片地倒下。打了三十三天,伤亡惨重,城还是没拿下。连一向沉稳的周总理都急得团团转,半夜派人快马把毛主席请去。 毛主席赶到指挥部,脚上还带着泥。他听完前线的伤亡报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盯着那张手绘地图。他让侦察兵把周围的水系画出来,比划了半天,突然一拍桌子:不硬攻了,咱们绕到敌人后头去打援军。“围点打援”这四个字一出来,指挥部里好多人都愣了:打了败仗,不想着怎么撤,还想着去掏别人老窝? 奇就奇在这儿。守城的敌人一看后院起火,果然慌了神,赶紧抽调兵力去救。红军抓住这个空档,从容撤退,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一仗,虽然没能拿下赣州,却在所有人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原来仗,还能这么打。 1935年,红军的日子更难。长征路上,湘江血战之后,十万大军只剩下三万来人,后面几十万追兵黑压压地压过来,蒋介石在重庆都摆好庆功宴了,觉得这回是十拿九稳。可毛主席接手指挥权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所有坛坛罐罐,全部丢掉!” 部队轻装上阵,是为了跟死神赛跑。那段时间,红军的行军路线在地图上看,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来来回回地折腾,别说敌人被绕晕了,连林彪这样铁打的将领都忍不住发牢骚,给中央写信,说这么走下去会把部队拖垮。 可毛主席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玩的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敌人以为他要北渡长江,他就偏向西走;敌人以为他要扎根川南,他又突然挥师东进,回手一枪,在娄山关和遵义打了两个大胜仗,士气一下就回来了。他把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几十万大军调动得团团转。等蒋介石反应过来,红军主力已经跳出包围圈,渡过金沙江,把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东北战场,林彪带着大军围了长春,却在打不打锦州的问题上犹豫了。长春是“软柿子”,好捏,但锦州是“硬骨头”,难啃。林彪从军事角度考虑,想先打容易的。可毛主席在西柏坡的小院里,一封接一封地发着电报,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严令必须先打锦州。 锦州是东北的门户,打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卫立煌几十万精锐就成了瓮中之鳖。当时,侯镜如兵团已经逼近塔山,离锦州只有一步之遥,前线压力巨大。有人建议暂缓攻城,先打援军。毛主席直接一封电报拍过去:“在此关键时刻,动摇不得!” 这一锤定音,前线将士再无二话,死战不退。锦州一破,东北战局豁然开朗。林彪后来对着地图看了三天三夜,才长叹一口气,承认自己当初确实没看到这一步。 如果说辽沈战役是战略决心的胜利,那淮海战役,简直就是把战争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粟裕将军最初的设想,是在淮海地区打一场规模小一点的歼灭战,所谓“小淮海”。报告送到毛主席那,他拿着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一划,胃口大得多:“做得好,胃口可以再大一些!”直接把战役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变成了国共两党命运的战略大决战。 最绝的是围歼杜聿明集团。几十万敌军被困在陈官庄地区,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我军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可毛主席突然下令:围而不打。他甚至亲自写广播稿,对被围的敌军展开政治攻心。敌军的飞机空投物资,结果漫天飞舞的馒头、大饼,很多都落到了我军阵地上,战士们戏称“感谢蒋委员长空投”。就这么围着、耗着,敌人的士气和信心,比一天天减少的粮食消耗得还快。最终,兵不血刃地瓦解了敌军的抵抗意志。
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即使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
历史脑洞
2025-08-14 04:23:57
1
阅读:6699
长春藤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岭南燕赵 回复 08-14 23:42
真棒👍👍👍
半月方塘
伟人的辽沈决战的决心,当来自粟裕不分兵打打歼灭战的建议提醒,豫东之战更是看到了决战时机的成熟
满船清梦压星河 回复 08-14 22:28
锦州重兵首领有内应,攻必破,谍战无法明示。
朝阳
是古今中外第一军事家
岭南燕赵 回复 08-14 23:42
正确👍
星辰大海
毛主席才是新中国真正的战神!没有毛主席,人民军队很难打败国民党军队!
用户10xxx62
小编,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围而不打,是因为平津战役还没准备好,怕打早了把傅作义惊跑了,四野的仗就不好打了。
岭南燕赵 回复 08-14 23:42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