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外卖小哥立大功!8月12日,一外卖小哥接到一份送餐订单,不料,下一秒他竟给国家安全部打电话,只因顾客要求到送餐地点后,必须拍照才能确认送达,可熟悉周围环境的小哥,一眼就看出收餐地址为涉密单位,怀疑对方是间谍,而结局令人意外! (信源:光明网——点猪脚饭外卖到涉密单位,还要求必须拍照!外卖员小王,果断举报) 一份普普通通的猪脚饭,在炎热的午后,因为一个诡异的订单,差点就牵扯出事关国家安全的隐患。 外卖员小王接到订单时,心里就犯了嘀咕。取送距离不到800米,目的地却是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涉密单位,管理之严格,连门口多停留几秒都会引来警卫。谁知电话很快打来,顾客的催促十分反常:“你到哪了?必须拍张照片给我看下才能确认送达。” 小王常年在此片区奔波,深知这类单位门前严禁拍照。他当即告知了对方规定,但没想到对方不仅没说不要拍照,反而说给他打赏,让他多拍几张附近的照片。 金钱诱惑加上反常的要求,小王脑中警铃大作。而他也没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于是他立刻打开手机拨打了举报电话,将这份“猪脚饭”订单背后的疑点和盘托出。 最终调查结果,揭开了一个略显滑稽的谜底:顾客与该单位人员有私人纠纷,本人又对保密规定一无所知,才想出这么个昏招,企图让外卖员帮忙“侦察”。 虽然没有出现间谍问题,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够放松警惕。当然也要表扬这位外卖小哥,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虽然排除了境外间谍渗透的嫌疑,纯属一场虚惊,但它也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我们身边的服务行业,正成为境外情报机构眼中极具价值的渗透目标。 为什么是外卖员、快递员这些“走街串巷”的普通人?原因简单,他们“灵活机动、熟悉地形”的职业特性,为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便利。每天穿行城市的外卖员,在不法分子眼中是可利用的“移动探头”,一份寻常订单可能成为渗透敏感区域、刺探情报的“敲门砖”。 幕后推手手段裹着“糖衣炮弹”,迷惑性强。他们或以“确认位置”要求拍摄党政军机关内部或周边环境,或以高价“跑腿”让捎带电子设备,或通过搭讪套取敏感单位人员进出规律。这些不起眼要求一旦照做,从业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被利用工具,后果不堪设想。 在“万物皆可外卖”的时代,服务平台显然不能只顾着效率和营收。将“安全”置于“效率”之前,是其必须扛起的社会责任。 首先,平台安全培训应升级。应该将枯燥无味的说教,改成更适合大众接受的游戏中。让骑手在模拟情境中学习识别异常订单、应对可疑搭讪,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国家安全意识植入脑中。 其次,技术赋能要更“智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仅能规划最优路线,还应成为安全防火墙。平台可开发智能预警系统,通过算法分析订单数据。 一旦监测到“涉密单位+拍照要求+高额打赏”等高危指令组合,或敏感地址出现短距离高频次订单,系统应立即向骑手推送风险提示,这如同给派送网络装上“安全雷达”,提前发现不良信号。 不过,单靠平台提升反间谍能力,效果有限。这需要国家安全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平台与从业者建立无缝对接的协作机制。平台要与国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共享风险数据,研判新型渗透手法。 同时,要简化举报流程,在 APP 内设“一键举报”通道并设专项奖励,让骑手有底气和动力成为国家安全“移动哨兵”。只有打破信息孤岛,才能织就天罗地网。 一份猪脚饭,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国家安全无小事,而且他很有可能就藏在生活中。它需要我们擦亮眼睛,理性判断,更需要在发现可疑情况时,像小王一样拿出应有的警觉和责任感。 当我们再看到那些穿梭于街巷的骑手时,或许会多一重认识。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生计奔波的劳动者,更是国家安全防线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如何让他们从“潜在”变为“现实”,将我们社会的国家安全之网织得更密更牢,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的课题。
这不是赤裸裸地歧视外卖骑手吗?上海一小区被外卖员集体拉黑,就算该小区加价,都没有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