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钱多,但人不傻!2036年奥运会,谁都不愿意接,国际奥委会都开始暗示某个东方大国了。你们爱谁办谁办! 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那是中国第一次以非常全面的实力向世界证明自己,北京奥运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舞台。 震撼人心的开幕式、标志性的鸟巢和水立方,直到现在依然是国家的骄傲,到了2022年冬奥会,中国又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展现了自己的创新和组织能力。 这两届大型赛事,足以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办好国际大型赛事,但这些成功的背后,是一笔沉重的账。 要知道办一场奥运会,投入要超过上千亿人民币,虽然换来了辉煌,但不少国家的场馆赛后成了“空壳”,维护费用每年都要好几千万。 中国的经验让其他国家看到了门槛和风险:韩国的平昌冬奥背负了巨额债务,东京奥运亏得惨不忍睹,巴西里约的场馆几乎没人用,巴黎的预算早已超标,这条高投入、低回报的路,显然很难走下去。 那为什么国际奥委会还要找中国呢?因为其他想办的国家条件都不成熟,印度虽然有野心,但体育实力弱,巴黎奥运上奖牌还不如中国一个游泳运动员。 韩国想用老场馆翻新,但费用高,民意反对;埃及、南非等国家连民生问题都没解决,更别说承办这么大规模的活动。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是唯一的“优等生”:现成的世界级场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过去成功的办赛经验,都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国际奥委会现在也态度放软,疯狂暗示中国,但现在的中国,和当年已经不一样了,以前,中国需要证明自己;而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航天站、航母和强大科技实力,已经不需要靠办一场体育盛会来证明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生活质量,比如物价、医疗和交通,而不是国际声誉,大家普遍觉得,与其花大笔钱办奥运,不如把钱用在养老、体育设施等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上。 再加上近年来国际体育赛事的各种争议,让公众对国际奥委会的信任减少,比如巴黎奥运上,中国游泳队被频繁检查兴奋剂,而其他国家选手即使状态异常也没人管,造成了双重标准。 要是中国接了这活,可能还会被用来做政治工具,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给体育赛事带来额外的麻烦,怎么算都是亏本。 因此,中国现在的想法不是“能不能办”,而是“值不值得办”,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要有条件、讲规则,平等谈判。 中国没有完全关门,但只有奥运会自己能改革、变得更节俭、更公平、更有活力,才可能重新激起中国的兴趣。 说到底,国际奥委会现在陷入困境,是因为它的老套模式不合时宜,而且现在公众对他的权威性表示质疑,他与其一味依赖中国“救场”,不如认真反思怎么让奥运变得更有吸引力和可持续。 现在,这盘棋的主动权在中国手里,中国会不会再次挺身而出,还是把选择权和改革压力还给国际奥委会,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国际奥委会这回彻底失算了!他们以为咱们还会像几十年前那样,捧着真金白银求着办奥运
【1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