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上海租界成为各方势力交汇之地,军阀与黑帮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联系。范绍增生于四川大竹县,早年加入袍哥组织,这个地方性团体以结盟和地方控制为核心。 他在辛亥革命中跟随袍哥首领参与行动,积累军事资历,后投靠杨森,从基层军官逐步升至师长,在刘湘部下负责部队管理和作战事宜。杜月笙则从浦东贫困环境起步,进入青帮系统,通过毒品贸易积累资源,与黄金荣、张啸林合办公司,垄断部分鸦片流通,成为上海三大亨之一。 赌场活动在法租界进行,范绍增与杜月笙对局,其他人陪玩。开局范绍增取得优势,但很快运气逆转,短短时间输掉80万元,这笔金额在当时相当于多处房产价值。 结拜后,两人合作加深,杜月笙在四川的帮派成员得到范绍增的保护,范绍增采购军火时杜月笙介绍渠道。1931年范绍增在湖北作战受伤,杜月笙安排接送和医疗支持,伤愈后陪同活动并举办送行宴会。 抗日战争时期,杜月笙移居重庆,范绍增提供本地援助,确保其贸易和人员安全,两人保持通信和物资交换。1949年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因病去世。范绍增在四川组织起义,后在湖北和河南任职,1977年在郑州去世。这段关系体现了乱世中权势人物的互惠模式。 范绍增的袍哥背景影响其行事风格,他注重规矩和人脉,在军界建立权威,但也涉及地方争斗。杜月笙通过黑帮活动积累财富,扩展到政商领域,却依赖毒品贸易维持地位。两人结盟后,范绍增在上海设立袍哥组织,与青帮并立,杜月笙则借助军阀资源巩固影响力。这种合作在民国乱局中常见,却也暴露了军阀与黑帮的勾结本质。 后续发展中,两人关系在抗日背景下维持,杜月笙参与募捐,范绍增提供后方支持。但杜月笙的黑帮身份使其在战后处境复杂,移居香港避开纷争。范绍增的起义选择则适应时局变化,两人结局差异凸显民国人物的生存策略。 袍哥组织在四川影响深远,范绍增以此为基础扩展军力,杜月笙的青帮则控制上海地下经济。赌局事件虽小,却连接了川沪两地势力,体现了民国社会底层逻辑:利益交换优先于道义。 杜月笙的烧支票行为在当时传为佳话,却也显示其精于算计,通过放弃短期利益换取长期盟友。范绍增的回应则体现军阀的豪爽作风,两人联盟在乱世中维持多年,直至时代变迁。 这个故事展现民国乱世人际的复杂,你如何看待范绍增与杜月笙的结盟?欢迎留言分享观点。
董必武曾经说过: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
【140评论】【1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