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其人,在历史上有很多重不同的身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身份有三:一是西汉的儒家学者,二是西汉的臣子,三是西汉的大思想家。针对他的不同身份,后世人对董仲舒也有不同的评价。 其中尤以儒家学者对董仲舒的看法尤其多,因为他不是个普通的儒家学者,而是儒家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代表人物。 学者们有就董仲舒的儒学理论进行评价的,认为董仲舒对儒学的研究很有一番见地,是名副其实的儒门圣人,好比说苏舆的《董子年表》这本书,说“余以为汉儒经学,当首董次郑”,认为他比郑玄还要厉害,简直要把董仲舒吹到天上。 当然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觉得董仲舒对儒学的解释和再创作严重影响了儒学的纯粹性,简直是儒家的罪人,比方说韩愈在他的《原道》中谈及道统,“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直接将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经学排除在外,虽然没有明言不喜,但其态度可见一斑,劳思光的《中国哲学史》态度则比较尖锐,直言“董氏论性,为汉儒恶劣思想之代表”,“而董氏又以儒者自命,其说遂又以伪乱真。” 也有就董仲舒对儒家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的,一种认为董仲舒把儒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比方说《汉书·儒林传》就说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后,“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儒学自此走到了一个新境界。 另一种则刚好相反,认为董仲舒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一种僵化的思想工具,极大地抑制了儒学的生机与活力,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谈及此事,说“董仲舒之主张行,而子学时代终;董仲舒之学说立,而经学时代始”,认为儒家的典籍已经成为“经”,给儒学的发展设立了边框, “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思想都只能活动于‘经’的范围之内。人们即使有一点新的见解,也只可以用注疏的形式发表出来,实际上他们也习惯于依傍古人才能思想”,可见其贻害无穷。 至于说儒学之外,对于董仲舒西汉臣子这个身份,舆论倒是以好评为主,《汉书·董仲舒传》就引用了刘向对董仲舒的评语,说他“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认为董仲舒这个人实在是第一流的贤臣。 参考资料 黄现璠:《汉代学术思想之三变》,《扫荡报》 陈永宝:《朱熹对董仲舒的评价与分析》,《衡水学院学报》
董仲舒其人,在历史上有很多重不同的身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身份有三:一是西汉的儒
浩然说文史
2025-08-11 21:41: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