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5年冬天,有位长胡子老人走进老北京城的一家字画店,驻足欣赏一幅画。老板报价

1945年冬天,有位长胡子老人走进老北京城的一家字画店,驻足欣赏一幅画。老板报价500两黄金,一分不讲。老人丝毫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张500两黄金的汇票,拍在了桌子上。

张大千出生在1899年四川内江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排行老八,从小就跟着母亲学画花鸟图案。1911年,他就独立画出山水作品,显示出天赋。青少年时候,他去上海求学,拜曾熙和李瑞清为师,专攻石涛和八大山人的技法,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1920年代,他开始办画展,名气越来越大,还去日本考察艺术,学了些染织技术,但重点还是画画。1930年代,他到处游历,收藏了不少古画,还精通鉴定真假。那时候,他去敦煌临摹壁画三年,学到很多色彩和线条的处理办法,提升了画技。张大千一生画了超过3万件作品,晚年开发出泼墨泼彩的手法,影响很大。 韩熙载是五代南唐官员,902年生在北方,入仕后官到中书侍郎。他才华横溢,懂诗文音乐,但性格太直,不爱拉关系,常被同事排挤。南唐后主李煜上台时,国家乱成一锅粥,韩熙载看在眼里,却无力改变,只能通过夜宴消磨日子。李煜听到风声,怀疑他沉迷酒色,不适合当宰相,就派画家去查探实情。韩熙载其实是借宴会麻痹自己,对朝政失望透顶。 顾闳中是南唐宫廷画家,约910年生,擅长人物画,用笔圆劲,颜色浓丽。他和周文矩一起受命去韩熙载家,观察宴会情况。周文矩的版本后来失传了,只剩顾闳中的这幅。周文矩917年生在建康句容,也是南唐画家,画风细腻,专攻人物和宫廷场景。两人齐名,都在画院当待诏,技法上注重神态捕捉。 1945年冬天,北京琉璃厂一家古玩店放出风声,有幅南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要卖,标价500两黄金,不讲价。这画是顾闳中画的,长卷形式,描绘韩熙载家宴会,分五段: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宴散。人物超过40个,韩熙载眉头紧锁,其他人看起来开心。画家通过细节展现南唐时期的奢华和人物情绪。张大千那时从四川回北京,本打算用500两黄金买座前清王府安家。路上听说这画现身,他就赶过去。鉴定后确认是真迹,他直接用买房的钱买下画,没犹豫。这事在文物圈传开,说他宁要名画不要王府。 这幅画的价值不光是艺术,还在于历史背景。它记录了五代南唐的宫廷生活,韩熙载作为主角,才华出众却仕途坎坷。顾闳中奉李煜之命,当间谍一样去韩家,凭记忆画出场景。周文矩也画过一版,但没传下来。现存这幅是宋代摹本,清末从宫里流出,辗转到东北,又散到北京。张大千买下后,视如珍宝,加盖了自己的印章。 张大千的收藏经历丰富,他从年轻时就开始攒古画。1917年去日本,就爱逛画店,买些浮世绘研究。回国后,他用各种办法换画,比如用20幅明代字画换董源的《江堤晚景图》。1945年买《韩熙载夜宴图》是高峰,那时抗战刚结束,北京古玩市场有不少东北货流入。他精于鉴定,不会轻易上当。这画的艺术成就高,线条流畅,色彩鲜亮,人物神态生动,尤其韩熙载的忧愁表情,透出时代无奈。 韩熙载的生平也值得说说。他从杨吴王朝起步,转到南唐,官位不低,但总被排挤。南唐政局复杂,李煜想重用他,却听信谣言,说他家有40多个歌妓,沉迷享乐。其实韩熙载是看透了国家衰败,才这么自暴自弃。画里他亲自击鼓助兴,但脸上的愁容藏不住。陆游的《南唐书》里有记载,他内心痛心,却无能为力。 顾闳中和周文矩的画风影响了后世。周文矩画过《南庄图》,精致到极点。顾闳中除了这幅,还画过李煜肖像,但没留下来。他们俩的技法,注重观察力和记忆,设色浓丽,不像唐代那么夸张,而是更贴近生活。 买画后,张大千没急着卖,继续收藏。1951年,他决定移居海外,先到香港,再去阿根廷和巴西。资金不够,就卖部分藏品。但对《韩熙载夜宴图》,他不愿让它流失国外,联系故宫博物院,低价出售。通过好友徐伯郊转手,国家拨款收购。徐伯郊是张大千密友,也收藏家,他带画到北京,连同董源《潇湘图》等一起入藏故宫。 张大千晚年定居台湾,继续画画,开发泼墨技法,举办国际展。1983年4月2日,他在台北去世,享年84岁。他的作品散布全球,但关键藏品留在大陆博物馆。《韩熙载夜宴图》现在故宫,不轻易展览,禁止出境,供研究用。 这画的流传史曲折,清末从宫里流出,溥仪带到东北,抗战后散落。张大千买下是1945年,1951年卖给国家,避免了外流。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和历史双重意义,展现五代人物画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