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年龄之谜,比刘姥姥小好几岁却过八旬之寿,曹雪芹并没写错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那年,自报家门75岁,贾母听了说比自己大好几岁。这“好几岁”在口语里,通常指五岁以上差距,所以贾母顶多70岁出头点。 她还提到,从嫁进贾家做重孙媳妇起,到现在五十四年。古时候姑娘出嫁早,十五六岁常见,史湘云十四岁订婚,薛宝琴那年纪就嫁了。贾母十五岁嫁人,五十四年后正好六十九岁,生日一过迈七十。 这和刘姥姥比,差六岁,合情合理。要是贾母真八十岁,那贾宝玉他们都得二十多岁了,可书里宝玉才十六岁左右,林黛玉十五岁,时间对不上。 后四十回续书说贾母死时八十三岁,那是大谬,忽略了原著细处。 再说“八旬之庆”这词,很多人一看就觉得是八十岁生日,其实不然。古人用“旬”计时间,一旬本是十天,后来扩展到十年。 像白居易诗里“年满七旬”,指七十岁过了。“八旬之庆”不是八十整岁,而是过了七十,进入人生第八个十年周期。 刘姥姥来那年贾母六十九,次年办寿,正好七十岁起点。古习俗里,人生七十古来稀,六十岁起才正式祝寿,还有“祝九不祝十”,男过上女过满的讲究。 男人六十九岁庆七十,女人七十整岁办。贾母女身,做实七十,就叫“八旬之庆”,跨入新旬。 这不是曹雪芹笔误,而是贴合旧时风俗。 书里时间线虽不严谨,但年龄推算有据。贾母嫁后生贾赦,五十三岁时贾赦还觊觎鸳鸯,那丫头才十几岁,贾赦这老头子行为真不检点。 贾母主持家务多年,丈夫早亡,她拉扯儿女,贾政贾赦性格迥异,贾赦好色贪财,贾政迂腐。 她偏心宝玉,家族败落时无力回天。寿宴选八月初三,书里贾母生日本是正月二十一,和宝钗同天,或许为避开,或等贾政回。 府中从七月二十八起摆席,荣宁两处分开请客,大观园收拾缀锦阁嘉荫堂。 贾母出身史家,嫁入贾府,经历荣华到衰败。她管家严,节日爱热闹,孙辈围膝。 刘姥姥进府,贾母招待周到,次年中秋还宴请。 抄家后,她病重去世,家族散。 贾赦罪行暴露,家产尽失。 这年龄谜,解开看,原著逻辑严密,曹雪芹用心深。 红楼迷常争论,细读才懂古人计岁法。 贾母七十办寿,合旧俗,书里没漏洞。 续书改八十三岁,死因也牵扯客人,但原著没提。 曹雪芹写实,贾母形象立体,家族兴衰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