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的真正结局,不光复兴了贾家,贾政如果能看到当含笑九泉 贾兰是荣国府的嫡长孙,贾珠的独子。贾珠十四岁中秀才,聪明得一批,娶了李纨没多久就生下贾兰,本来前途光明,结果突然病死。贾珠一走,贾兰小小年纪就没了爹,继承顺序也乱套,本来该轮到他,结果二叔贾宝玉、三叔贾环他们那辈更有优势。贾家是世袭贵族,长房袭爵,二房管荣国府,可贾珠死得早,贾兰等于被挤到一边,只能靠自己读书考科举混出头。 李纨家是书香门第,外祖父李守中当国子监祭酒,家教严实。她守寡后,全心扑在儿子身上,选了大观园里最朴素的稻香村住,就是不想让贾兰沾染贾家那些花天酒地的毛病。贾兰从小接受正规教育,没像其他侄子那样玩物丧志。李纨管得紧,贾兰身上少有纨绔气,日子过得踏实,专注念书。相比贾宝玉那散漫劲儿,贾兰更像个正经学生,早早明白科举是唯一出路。 贾家抄家那会儿,皇帝下令查封,一切财产都没了。李纨和贾兰母子俩落到街头,穷得穿破袄过冬,吃不上热饭。罪臣后代,按律法不能考科举,读书路堵死。别人像贾宝玉那样崩溃,贾兰靠母亲李纨撑着。她不放弃,继续教儿子温书,坚持几年。贾环他们散的散,乱的乱,王熙凤那急功近利的女人,早把家败光,自个儿也落得惨淡下场。李纨不一样,她为人媳妇、妻子、母亲,都尽责,积下阴德。 后来朝廷平反贾家,荣国府冤案洗清,贾兰才有机会考科举。抄家后十几年,他中举当官,从底层干起,一步步升迁。贾兰用官俸重置田产,修旧宅,贾家慢慢复兴。贾政一辈子想让子孙科举兴家,贾宝玉不争气,贾环更不成器,结果孙子办到了。要是贾政活着,见孙子不光复兴家族,还爬到一二品高官,穿紫蟒袍,腰挂金印,准得乐死,在九泉下闭眼都带笑。 贾兰官做到顶,替母亲李纨请诰命,她晚年戴凤冠披霞帔,母凭子贵。可李纨五十来岁就黄泉路近,没享多久福。贾兰娶妻生子,贾家香火续上,但历史就是轮回,将相再牛,也就留个虚名。宁荣二府败光后,贾兰靠科举重起,可家族总有衰败那天。甄士隐那“好了歌”说得准,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贾兰他们母子从穷到富,证明积德重要。王熙凤不积阴骘,忙活半天白搭。 贾兰这结局,说白了是贾家最后的亮光。他没爹护着,全靠母亲教导和自己努力,抄家后没垮掉,反倒高中复兴家族。贾政梦想科举并行爵位,孙子替他圆了。红学里不少人推测,贾兰功成后不久也走,符合书里“黄泉路近”的暗示。可不管咋样,他让贾家从灰烬里爬起来,够牛的。相比那些负面角色,像王熙凤贪婪自私,贾赦贾珍胡作非为,他们败家在先,贾兰的路走得正。 总的看,贾兰的事儿接地气,就跟现实里那些穷小子逆袭一样,得靠真本事。书里没直写他结局,全靠判词和批语推测,但逻辑通:李纨的词“晚韶华”点明晚年荣华,黄泉近;“阴骘积儿孙”说她积德保儿子。贾兰不光复兴,还带家族上新高,贾政见了这孙子,准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