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意与美会谈后,特朗普再次强硬表态,几分钟后,噩耗就来了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接选择无视美国总统特朗普!
更可气的是,特朗普还拿美联储没办法......

前不久,中方已经明确表态“同意和美财长贝森特进行会谈”,可谁曾想,这个消息传到特朗普耳中,却成为了是中方主动要谈判的,并强硬的表示“绝不降税”,这不妥妥的倒反天罡吗?
谁知,就在特朗普还在嘴硬的时候,噩耗已经悄悄找上了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的表现,似乎已经决定要对白宫的意思置若罔闻了,这让一度希望通过降息来缓解经济压力的特朗普总统倍感压力。
美联储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有着自己的运行逻辑,并不是白宫的下属部门,主要的职责就是维系美元价值,即便这与联邦政府的短期诉求不对应。

面对鲍威尔的不配合,特朗普言辞犀利,一度扬言要让鲍威尔下台,可他并没有这个权利,更无法直接干预美联储的决策。
鲍威尔丝毫不含糊,直接硬钢特朗普,表示他无权罢免自己,估计是生怕跟美联储撕破脸,在后面特朗普的态度开始缓和,并表示从未有过开出鲍威尔的想法。

美联储官方声明,对经济前景的忧虑,鲍威尔无视特朗普罕见地决定:暂时不启动所谓的“美联储看跌期权”,明确表示现在还不是出手救市的时候,主要意思就是想告诉市场,不要指望央行会轻易为总统的政策“买单”。
美联储近40年来,唯一一次重大误判,还是发生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尾声,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下,对疫情长效性的高估月市场自发修复能力的低估,导致错误的刺激政策与供给冲击叠加,产生了通胀。

因为过去的误判,这次鲍威尔也是吸取了历史的教训,生怕再被特朗普发布的政策带沟里。
都知道,中美之间的关税战,直接推高了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三月份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已经突破到3.5%,远超2%的政策目标,消费者赶在关税生效前囤货的行为,短期看是刺激了经济,但实际上是扭曲了供应链,加剧了价格波动。

这种通胀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需求萎缩并不一样,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将稳定物价置于优先地位,对此特朗普也是怒火中烧,甚至直接在社交媒体对鲍威尔的个人能力发出了质疑,斥责他“什么都不懂”。
这是特朗普的原话,双方一度隔空对话开始互飙激烈言辞。

与此同时,即将在瑞士举行的中美高层会谈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
中方已经明确表示,这次会面是应美方的请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更是在记者会上强调,中方反对美国滥用关税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并用了“听其言,观其行”六个字,来暗示对美方成语与后续行动的谨慎观察。

在会谈消息传出去之后,特朗普在与加拿大总理会晤时,也是展现出饿了强硬姿态,声称:美国不需要任何国家达成协议,反而是其他国家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并且在与中国达成协议前,不会考虑降低已加征的高额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附和声称,这次会面的目标主要在于为紧张关系降温,并不是为了达成重大的贸易协议。

更有趣的是,在之前贝森特还试图解释,他原本的行程是访问瑞士并与瑞方会谈,与中方官员会面只是“恰逢其会”。
不过,没多久这一说法就被美国网民找到了破绽,瑞士本就是零关税国家,财政部长专门为此跑一趟的理由显得有些牵强,倒是中国代表团,前往瑞士本来就在计划之内,后续还会访问法国。

而这也侧面印证了中方关于“应约会谈”的说法,到底是谁在为这次会面更主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特朗普的“世纪豪赌”事实上,在特朗普政府挑起关税争端以来,在最初的冲击波之后,美国国内市场的压力开始展现出来,美国的制造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关税导致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飙升。

企业如果选择涨价,会进一步抑制本就脆弱的消费,如果选择自行消化成本,就会面临利润暴跌,及甚至还可能引发倒闭或者裁员潮。
要知道,美国这样一个消费驱动型国家,一旦消费引擎熄火,国内经济便失去了动力,可能会陷入“企业倒闭、失业增加、消费再萎缩”的恶性循环。
而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将经济推向边缘,迫使美联储不得不降息。

降息不仅能够刺激消费,还能让被关税重创的企业得到喘息机会,甚至还能通过美元贬值减轻实际债务负担,缓解美国债务危机,提升美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根据外界的传闻,结合《海湖庄园协议》可以盘算到,特朗普可能会在美元贬值之后对美国高达36万亿美元的庞大债务进行重组,从而一举“赖掉”巨额债务以及利息,解决财政赤字。

再加上全球加征关税带来的财政增收,特朗普的这套组合拳,很有可能会让美国“改头换面”,重新振作起来。
谈判桌外的暗流,谁能稳坐钓鱼台?可是美联储的“按兵不动”彻底打乱了特朗普的这套预想,无奈之下,特朗普也只能面对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和经济混乱,同时他已经开始给自己找台阶下了,甚至还表示出了不愿意继续提高对华关税。

但中方对于谈判的态度一贯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任何对华都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这次瑞士的“接触”,更多被视为一种初步的试探,毕竟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的反复无常,是众所周知的,也是谈判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如果中国强硬维持对美关税,美国经济体系将会面临层层压力,中国的坚定反击,在无形中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照标准。
就连美国忠诚的盟友日本,近期也开始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出抗议,可经过两次谈判,依旧毫无进展。

相反,就在不久前,英美两国就关税政策达成了协议,英国同意对美做出让步,以换取美国降低对英国的关税,而这与日本的态度恰恰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之前在慕尼黑领导人会议上对欧洲的表态也发生了转变,他强调“美国和欧洲仍是在同一阵线的”,而这也让人感觉到,美国如今已经意识到单独应对挑战的吃力,开始寻求欧洲盟友的支持了。

当然欧洲也没有闲着,已经在调整自己的国际航向,就在万斯表态前不久,欧洲议会与中国就共同取消交流限制达成一致,中欧之间加强联系、扩大合作的信号越来越清晰了。
参考信源新京报评论2025-05-08——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不意味着立场改变|新京报专栏

青瞳视角2025-05-08——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 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

红星新闻2025-05-09——降?不降!美联储主席与特朗普政府的降息拉锯战

新民晚报2025-05-07——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商务部刚刚表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