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河声丨高铁“低人一等座”,在于“货不对板”

近日,不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购买高铁一等座车票后,发现座位却位于商务车厢内,本以为捡了便宜,结果发现座椅和商务舱内其他座椅明显不同,有些尴尬。更有不少网友将这种座位称为“低人一等座”,并迅速登上热搜。

铁路12306客服给出解释,称这是车型编组所致。部分列车,像和谐号CRH380BL型,由于商务座配额不足,便将一等座混编入商务舱车厢。乘客若对座位不满意,可尝试与乘务员协商调换,但前提是一等座车厢有余票,否则只能无奈接受现状。从铁路部门的初衷来看,这样的安排似乎有其考量,或许是想让旅客以一等座的价格,体验商务座车厢相对更优的环境,不少坐过的网友也证实,椅子柔软、空间宽敞、车厢安静,确有其可取之处。

然而,即便有这些看似积极的因素,仍有众多乘客“不买账”,执拗地认为这是“低人一等座”。这背后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乘客在商务座车厢内产生的心理落差。在商务座车厢,精致的餐食、免费的饮品、舒适的拖鞋和毛毯等配套服务,近在眼前却又仿佛遥不可及。这种服务上的鲜明差异,如同将乘客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使得“低人一等”的感觉愈发具象化。乘客支付了一等座这一较高的价格,却无法享受到与商务座乘客同等的服务待遇,这种落差感如同隐形的刺,扎在乘客心中,引发了他们的不满。

实际上,“一分价钱一分货”,很少有乘客奢求花一等座的钱,获得商务座的服务。买一等座,无非是为了空间更宽敞些、旅途更舒适些。“低人一等座”引发乘客不满在于货不对板,该类座位通常位于商务舱后方,采用双人沙发式设计,但中间无扶手分隔,靠背无法调节,乘坐时身体易下滑,若和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甚至出现“情侣座”的尴尬场景,出行体验大打折扣。

铁路因车型等原因,变更、改动座位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在春运、暑运期间,经常有硬卧代硬座的情况,这和“低人一等座”一样,各有利弊。但我们很少见网友在网络上吐槽,因为在购票前,铁路部门已经明确告知相关情况,乘客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了选择。而此次“低人一等座”事件,乘客在购票时并未得到充分的信息提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了这样的尴尬,自然会心生不满。

高铁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需求和美好期待。铁路部门在努力提升运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更应充分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在购票环节,应尽可能详细地告知乘客座位的具体情况,让乘客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尴尬”事件再次发生,让高铁这一便捷的交通工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乘客,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加安心、舒适。(大河网河声评论员席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