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魏延犯了什么罪?为何诸葛亮要弄死他,最终被诬陷致死呢

交谈历史 3天前 阅读数 9 #历史
刘备又走眼看错人了吗?忠心耿耿的著名将领,可最后却落到了一个反叛被杀的下场,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三国时期名将无数,而蜀国的巅峰时期就占了几乎一半,五虎上将之名更是如雷贯耳,可当蜀国逐渐走向衰落,这些名将也如风中残烛,逐渐凋零,等到刘备病逝,诸葛亮北伐时期,蜀国上下能用的将领,不过一手之数。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魏延却生生的站了出来,扛起了北伐这面大旗。

说起魏延,他的名声可能没有关羽,赵云,马超等人这么有名,可他的实力却不容小觑。魏延最初随刘备入蜀,只是一个小小的部曲之主,而之后因为战功赫赫,一举升官直到升到了将军之位,可见魏延是一个颇有实力之人。不仅如此,魏延还十分得刘备的信任,当年刘备入住成都之后,需要有个人来做汉中郡守,汉中对于整个蜀国的地位不言而喻,所以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职位会给到张飞或者关羽,而刘备最后的决定的人选竟然是当时名气并不大的魏延,可见魏延深得刘备的信任。

那魏延的这个汉中郡守做的怎么样呢?

答案是非常好。在魏延上任这个职位之后,就下令大修卫城,实行以小城守大城的汉中策略,于是在魏延在位的数年里,曹魏果然一次没有攻占过汉中城。而有了这等功绩的魏延自然更加的被刘备所青睐,不久后他就被封为了镇北将军,在整个蜀国都有了一席之地。而到了蜀国后期,随着五虎上将逐渐凋零,这个正值壮年的镇北将军的含金量就更加的闪耀了起来。

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之战中,魏延都被任命了重要的职位,他也不负众望的成为了数次北伐战争中的顶梁柱。可这一切都在诸葛亮身死之后戛然而止,就在诸葛亮死后不久,杨仪等一系列蜀国重臣就联合告发魏延谋反,虽然魏延拒不承认,可是在大势之下,他也只能很快的被马岱斩杀。就这样蜀汉后期的一代肱骨之臣,就这样草率的死去了。问题在于,魏延真的有谋反吗?他又有什么谋反的理由呢?

一代名将最后却无故谋反,在这之后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恩怨纠葛和阴谋诡计呢?

上个视频说到魏延谋反被杀,可现实中有不少人都觉得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为什么呢?原因绝对不只是魏延在北伐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而是他想要北伐的决心。话说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他已经算到了自己命不久矣,虽然遗憾不甘,可却仍安排后事。参与这场会话的有杨仪,费祎,姜维等一些蜀汉重臣,但却独独不见镇北将军魏延的身影,可以说在这时候,魏延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可诸葛亮并非一定要魏延走上绝路,他让魏延在行军中断后,如果魏延不从,各位可以自行决定。从这条命令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是给魏延留下过选择的,只要他愿意老老实实的留下来断后,那么自然可以委身保命。那有人就说了,诸葛亮千算万算难道算不出魏延的性格是不可能选择断后这条路的嘛?所以这一定是诸葛亮设计想要置魏延于死地。

但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当然清楚魏延的性格,可他当然也清楚在自己死后就没有人能调和魏延与其他蜀汉能臣之间的矛盾了,他大可以选择在死后利用威望继续护佑魏延一段时间,但如果魏延的性格没有任何的改变的话,同样没有任何意义。可魏延辜负了诸葛亮的苦心,多年来日益膨胀的自满和野性蒙蔽了他的双眼,在诸葛亮死后,他自顾自的认为自己将成为蜀汉臣子的第一人,所以在听到自己将履行断后的职责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违抗命令,而他也的确那么做了。

事实上,魏延并不是简单的不想断后,而是对蜀军的全面撤退抱有意见,他坚定的认为就算是诸葛亮死后也要继续北伐,不能因为一人的存亡而影响大局。其次,如果现在突然蜀国撤兵的话,一定会引起曹魏的注意,到时候内外交困,后果难料。因此魏延固执的要继续北伐,这种选择正是绝大多数人相信他绝不会背叛蜀国的原因,当然,这也是他身死的原因。

蜀国大将魏延,只因坚持继续北伐,就被人诬陷谋反致死?但是蜀国又究竟为何不能继续北伐呢?

上个视频说到,魏延因为坚持北伐而死,这里面不仅涉及到魏延同一众文臣武将的个人恩怨,还涉及到了当时的北伐派和退军派的之间的对抗,这也是蜀国内部最核心最主要的矛盾。当时的退军派以杨仪和费祎为代表,他们认为诸葛亮的死亡基本宣告了短时期内北伐的结束,于是主张撤军退守关中,继续发展积蓄实力,等待诸葛亮所说的下次北伐的机会。

而魏延则是坚定的北伐派,他认为即使诸葛亮死后自己也能扛起北伐的重任,带领蜀国一统天下。于是两方的矛盾在同时上书告举对方谋反时达到了顶峰,而蜀国中最为重要的两位大臣都选择站在了杨仪这边,于是魏延的谋反罪成立了。

尽管魏延的军事实力很强,但当时的士兵几乎都沉浸在丞相去世的悲痛中,面对占据大义的蜀国其他士兵,几乎没有做什么反抗,就立马投降了。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诸葛亮在士兵中的威望有多高。而兵败逃窜的魏延最终也没有苟活太久,就被马岱斩杀。可魏延虽然身死,难道就意味着他所坚持的北伐是错误的吗?

现实是,北伐并没有错,可是在当时的局势下,确实已经不适合北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诸葛亮死后整个蜀国可以说是都失去了主心骨,而当时的蜀国中又实在找不出一个能站出来主持大局的人,所以要坚持继续北伐的话,朝堂必定大乱。其次,蜀国已多年北伐,国力已逐渐落空,而对面的魏国仍然处于繁盛之时,继续北伐,胜利无望。因此,虽然魏延之死有几分英雄落幕的豪迈,可也不能算是死的冤枉。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交谈历史

交谈历史

讲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