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不只有螺蛳粉,老友粉,这10种更是一绝!

风烟食录 2天前 阅读数 24 #推荐

“广西,不只有螺蛳粉,老友粉,这10种更是一绝,可惜很多人没吃过”

三月三的山雾里,阿嬷的竹甑蒸着红蓝草染的糯香。

少年把栀子黄饭团塞进姑娘手心,草木的甜比情歌更绵长。

"二两卤菜粉,酸笋加满!"

桂林晨光里,老板的油酥黄豆总多给一勺。

柳州夜市铁锅翻腾着螺蛳粉的江湖,

阿姐舀辣油时挑眉:"后生仔顶得住咩?"

全州灶台飘出醋血鸭的焦糖香时,

北海渔港的沙虫正卷成白玉环。

转角油茶摊的老陶罐咕嘟作响,

阿婆往你兜里塞炒米:"夜风寒,捂紧这口热乎气。"

「桂林米粉」

嗦粉时先舀一勺秘制卤水,咸香裹着米香直窜鼻腔,

再夹起滑溜溜的米粉吸溜入口,

酸豆角脆、锅烧酥、花生香在舌尖炸开,

最后灌口热骨汤,浑身毛孔都透着舒坦。

这碗粉从秦代渠水边走来,老匠人凌晨三点熬的卤水泛着琥珀光,

街角粉店氤氲的烟火气里,学生哥加冒勺辣油赶早读,

阿婆慢条斯理拌着酸笋,米粉早就不止是食物,是漓江水养出来的鲜活日子。

「钦州猪脚粉」

米粉界的活化石,汤头用猪骨、老鸡熬足8小时,浓白如乳;

猪脚先炸后卤,皮弹肉糯,筷子一夹直打颤。

凌晨四点卤锅飘香整条街,

老饕们嗦粉配黄皮酱,酸笋脆口、豆芽清甜,热汤下肚浑身毛孔都张开。

这碗粉承载着北部湾渔港人的江湖气,

码头工歇脚、嫁女娶亲、过节祭祖,总少不了一碗"加蛋加脚"(溏心蛋+猪脚)。

「靖西卷筒粉」

清晨的老街,壮族阿婆舀一勺米浆在竹簸箕上轻摇,

薄如蝉翼的粉皮裹着木耳碎、猪肉末,淋上黄皮酱卷成白玉筒。

这手艺传了三代人,粉皮透亮能照人影,

咬下去米香裹着酸甜酱汁在舌尖打转,配着骨头汤嗦粉声此起彼伏。

当地人总说"卷筒粉要趁热吃,日子要趁热过",

粉香里蒸腾着边境小城的烟火气,吃的不只是粉,更是一口乡愁。

「生榨米粉」

这碗非遗老味道始于唐宋,用发酵米浆现榨现煮,带着微酸醪糟香。

粗瓷碗里,烫粉浇上筒骨熬的浓汤,

酸笋脆生、碎头菜咸鲜、紫苏叶点睛,再撒把炸得酥香的碎肉末。

嗦一口粉,喝一口汤,从喉咙暖到胃里,连头发丝都透着鲜。

老南宁总说「三天不吃粉,神仙也打滚」,

清晨巷口的榨粉摊前,氤氲热气里升腾的,是千年不灭的人间烟火气。

「玉林牛巴粉」

传说南宋时盐贩子把腌晒的牛肉干煮得满村飘香,得名“牛巴”,

配上雪白细滑的米粉,成就了玉林人八百年的舌尖记忆。

牛巴要选黄牛后腿肉,薄切腌渍后晒至七成干,

再用八角、沙姜爆香煨制,炸得金黄酥香,

咸甜交织的蜜汁渗入米粉,

嗦一口粉喝一口清甜牛骨汤,

配上脆爽的酸笋和花生,从喉咙暖到胃里。

非遗认证的牛巴不仅是早餐C位,

更是玉林人逢年过节、招待亲友的硬菜,连汤汁都被喝得精光。

「桥圩鸭肉粉」

上世纪80年代,羽绒生意人忙忙碌碌,为了赶时间,

一碗方便快捷的鸭肉粉便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这粉,用的是本地细滑的米粉,配上鲜嫩多汁的鸭肉,

浇上特制的卤汁,那味道,酸甜开胃,微辣带劲,吃一口就让人停不下来。

特别是那鸭肉,经过秘制调料的腌制,

一点腥味都没有,只剩下满满的鲜香。

桥圩鸭肉粉还分鸭腿、鸭翅、鸭爪、鸭肾等不同部位,

想吃什么部位就点什么,真是贴心极了。

「梧州牛腩粉」

传说这粉是菩萨托梦给穷苦人家改良的配方,

牛腩焖得酥软入味,薄河粉吸饱骨汤鲜甜,

撒把酸豆角花生碎,呼噜一口粉滑汤浓,牛腩多到堆成小山,连汤底都忍不住喝光。

本地人赶圩必吃,12元一碗的烟火气里,

藏着百年匠心和西江水的柔情。

嗦粉时配免费凉茶,辣得冒汗再灌一口,

市井烟火和江湖豪气全在这一碗里了!

「全州红油粉」

这碗始于秦末的千年孝道美食,非遗认证的传统手艺,

从选米到榨粉要三天,熬一锅红油得八小时,

嗦起来却不过三分钟。

米粉吸饱汤汁“哧溜”滑入喉间,

辣得鼻尖沁汗却停不下筷子,连汤底最后一颗黄豆都要捞干净。

「生料粉」

清晨,老板舀起一勺乳白浓郁的猪骨汤,

腌得透亮的猪肝片、粉肠段在滚汤里翻腾,

手工切的米粉滑进锅里,撒上碧玉般的葱花,整碗汤鲜得能掉眉毛。

生料现点现煮,小锅独灶锁住鲜味;

米酒腌肉去腥提香,酸萝卜配着吃开胃解腻。

从街角支摊到非遗美食,生料粉用一锅烟火气,

把"鲜、嫩、滑"三个字煮进了玉林人的血脉里。

嗦一口粉,喝口汤,再咬块脆爽的粉肠,连喉咙都透着甜。

「北海海鲜粉」

相传北宋年间,被贬合浦的苏东坡用海螺、

芥菜配河粉煮汤,成就了这碗“海粉”的雏形。

北海人把“靠海吃海”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现捞的虾蟹螺贝堆成小山,奶白浓汤咕嘟冒泡,

米粉吸饱海鲜精华,嗦一口鲜到眉毛跳舞。

巴掌大的鲍鱼Q弹回甘,海参丝裹着汤汁在舌尖打转,

最绝的是汤底,

用虾头蟹膏熬出琥珀色,撒把葱花直接封神。

人均30+就能实现海鲜自由,油条蘸汤的吃法更是灵魂暴击。

"阿妹,要宽粉还是切粉?"

老板的铁勺敲着卤水桶脆响。

晨光爬上酸笋坛子,学生哥叼着油条扫码付钱:"加个卤蛋喂!"

隔壁桌阿伯嗦得额头冒汗,塑料凳腿压着半张彩票。

当你咬开溏心蛋的刹那,漓江风裹着螺蛳香钻进后颈,

手机先吃发朋友圈?

莫急喂,这碗活色生香的市井气,要趁热嗦才得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风烟食录

风烟食录

风烟袅袅传古韵,食录点点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