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书写“业广民安”的暖心答卷——四川省广安市打造“安心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中国劳动保障报 1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文|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赵泽众 通讯员 黄仲立 周良根

优政策、建机制、搭载体、创品牌,打通高质量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随着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不断深入,四川省广安市主导打造“安心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这座承载红色基因的川东门户,正成为川渝地区新的就业创业热土。

2024年,广安市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连续4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市,治理欠薪工作获得四川省A级并顺利通过国务院治理欠薪考核,“岳池输变电工”精彩亮相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成绩背后,蕴含着广安市坚持以人为本、区域协同、创新驱动、服务下沉”理念,体现了奋力打造公共就业服务示范样板和推动渝广就业创业协同的生动实践。

打造就业协同改革示范区

走进武胜县胜利镇“合武共建人社服务基地”,就业信息推介、现场招聘咨询、劳动维权等公共就业服务集聚在110平方米的基地内。依托“安心就业”“武胜智聘”平台,胜利镇与邻近的重庆合川区结合当地晚熟柑橘、特色养殖等产业联手共建人社服务示范基地,共享两地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就业等信息。

“通过人社服务基地共享用工信息,群众不出门就可在本乡镇、毗邻镇找工作,解决了镇上2.8万亩的晚熟柑橘产业基地时令用工难题,每年可助力超5000人充分就业。”胜利镇镇长邓志祥介绍。

广安市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沿,是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全市6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22个乡镇与重庆市接壤,两地就业政策协同潜力巨大,公共就业服务同城需求旺盛。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落地广安市以来,广安市以打造渝广就业协同改革示范区为突破口,创新推进跨区域就业政策、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协同共享,有力推动渝广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在就业政策方面,广安市在破解就业创业协同改革堵点上先行先试,按照“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则,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吸纳就业岗位补贴等9项政策标准,实现渝广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技术技能人才资格等互认。广安籍、重庆籍求职者在川渝新区内可“无障碍”异地求职就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437.59万元,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同城便利。

在人力资源方面,围绕“产业人才引进来、配套服务走出去”,共建2个川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展川渝“院校结对、校企结对”共建行动,引进50余名川渝创业导师参加创业项目巡诊活动,推动创业成果共建共享,深化“技能广安”行动,开设“冠名班”培养技能人才1208人次,开展项目制、新型学徒制培训2414人。

在就业服务方面,联动重庆市毗邻区县共同建成首个跨省域零工市场、川渝地区首个跨省域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渝广共建人社服务基地、数字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等人社场景载体21个,持续推动人社领域公共服务就近办、就地办,打造广安“安心就业”数智云平台,连通重庆“渝职聘”平台,共享川渝两地近800家企业、2万余个岗位信息,线上线下同步招聘,涵盖一二三产业,促进转移就业7000余人。

“广安市地处‘双圈’核心腹地,担负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历史使命。通过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可以推动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有利于资源双向赋能、市场深度协同和人才双向提升。”广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李茂霞表示。

就业服务“矩阵”助力“家门口”圆梦

家住武胜县石盘镇石盘村的罗云飞,急需在广安主城区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照顾家人。2024年11月19日,他来到广安人力资源市场,在工作人员的引荐下前往某公司成功应聘配货员,第二天就开始上班。

从“好就业”到“就好业”,一个覆盖全城,涵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在广安全域形成。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该市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就业服务标准化、便捷化,通过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均衡可及。

建在家门口的人力资源市场,集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三场合一”,为求职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广安市建立“1+10+N”零工市场体系,建成线上零工市场1个,线下零工市场11个、零工驿站51个,打造家政、残疾人等特色服务站3个,服务零工21万余人次。全市以城区街道全域、乡镇重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为依托,推动就业服务向产业园区、乡镇街区、基层社区、住宅小区以及重点商圈、银行及邮政网点延伸,实现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在主城区全域、中心场镇有效覆盖。

华蓥市双河街道的“天上街市”创业街区在2025年春节前新增了21户创业主体,其中80%的创业者是青年。依托创业街区服务中心,设立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创业沙龙、商务洽谈等功能区,实施“全周期陪伴创业者成长”行动,为创业者提供就业、创业、人才、社保、金融等全维度服务。

岳池县九龙街道五里牌社区是广安市的“社区灵活就业点”,通过引进入驻当地2家玩具厂,提供就业岗位超100个,解决了附近居民的灵活就业问题,实现“社区有车间,家门口就业”。2024年,广安建立就业困难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台账,开展精准帮扶3.2万人次,促进54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业。

在武胜县万隆镇的“乡村人才集市”,当地农业专家、技术人才和乡土人才、劳务经纪人等齐聚一堂,以“群众下单-集市派单-人才接单”的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指导、就业产业咨询,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广安市共创建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乡镇和示范园8个,培育1161名劳务经纪人,引导返乡创业4.9万人,带动就业1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150万人以上。

劳务品牌成为就业增收的“点睛之笔”

作为“中国输变电之乡”,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岳池县输变电产业,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培育,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金字招牌”。

广安市按照“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理念,按照“一县一特色”思路,通过党委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做好特色劳务品牌发展规划、孵化、选树等环节,及时解决劳务品牌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出台劳务品牌认定办法等政策措施,对输变电产业、轻纺巧匠等行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等14个。

此外,该市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资金撬动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力量,盘活闲置厂房、土地等资源,依托省、市级特色劳务品牌,建成“賨州姐妹”“轻纺巧匠”“华蓥建工”等劳务品牌培训基地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3个,创新“劳务品牌+人力资源产业园+三级劳务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机制,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40个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和劳务协作就业基地,为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就业提供助力。

目前,广安市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体系化培育“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4个、市级特色劳务品牌6个,有力撬动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年带动超过50万农民工就业增收,创造经济收入逾400亿元,贡献税收超10亿元。

广聚人才,安心就业。广安市将以深化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成效为抓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努力在川渝大地上绘好“安心就业、共创未来”的时代篇章。

编辑丨李嘉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主办,人社部主管,提供人社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