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使打开天窗说亮话,莫迪千万要想清楚
据报道,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美印之间的互动正吸引着全球目光。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开启了对印度为期四天的访问之旅。这一访问节点与安排颇为微妙,恰似现阶段美印关系的生动写照——双方各有所图又相互试探,呈现出迫不及待却又欲拒还迎的复杂态势。
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万斯此行,表面上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访问,背后却隐藏着特朗普政府重构全球战略的深远考量。万斯不仅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会晤,还在印度斋浦尔发表公开演讲,抛出对全球经贸秩序的全新构想。一系列动作清晰表明,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深化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打造新支点。
早在今年2月,印度总理莫迪就应邀访问美国,成为特朗普“二进宫”后接待的第四位国家领导人。此次特朗普并未选择自己首次出访印度,而是派副手万斯回访,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思量。一方面,万斯夫人是印度裔且为印度教徒,万斯携妻儿访印颇有“回家”之感,莫迪也借此打出亲情牌,亲自在家中接待万斯一家五口,试图为两国谈判营造亲近氛围。另一方面,万斯此次出访,先到意大利再至印度,将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国家安排在同一次行程中,多少透露出一丝敷衍意味,这也契合本届美国政府对印度“打拉结合”的外交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斯抵达印度前,莫迪政府公布了2024年印度与中国的贸易数据。数据显示,中印贸易额达1278亿美元,其中中国向印度出口1135亿美元,而印度向中国出口仅143亿美元,出口比例达8倍之多。中国海关通常会延迟半年公布上一年度的经贸数据,所以目前不同口径下的中印2024年贸易数据虽有差异,但相差不大。印度此时公布这些数据,意图明显。
莫迪(资料图)
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主要从印度进口矿石和金属矿产,如铁矿石、铜矿和钛矿石等;而印度则主要从中国进口电子产品、机械、通信设备和化工原料。巨大的贸易逆差表明,印度在经济上对中国存在较高依赖度。2023年,美印贸易总额为1183亿美元,中印贸易总额为1184亿美元,二者基本持平。莫迪将这一“逆差”视为一种优势,试图在国际博弈中为印度争取更多利益。
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将印度定位为重要合作伙伴,美国目前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商品贸易额为1292亿美元,双方还计划到2030年将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重点合作领域涵盖能源(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供应链等。但美国的算盘不止于此,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深化与印度的合作,达成多重战略目标。
面对美国的拉拢,印度并非没有自己的考量。印度一方面希望借助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尤其是在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另一方面,印度也试图利用自身地缘优势与庞大市场,在大国博弈中获取更多利益,提升国际地位。但印度必须清醒认识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并非易事,一旦决策失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对此,中国大使也打开天窗说亮话,明确向印度表明立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印度若盲目跟随美国,对中国采取不恰当举措,必然会冲击中印多年来建立的良好经贸合作关系。中国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伙伴,大量中国商品满足了印度国内市场需求,支撑着印度相关产业发展。若因政治因素破坏这一合作,印度消费者将面临商品价格上涨、选择减少等问题,相关产业也可能因供应链断裂陷入困境。
印度(资料图)
同时,印度过度依赖美国也存在巨大风险。美国对外政策向来以自身利益优先,在过往的国际关系中,不乏为自身利益牺牲盟友的先例。印度若为迎合美国而放弃自身独立性,很可能在未来成为美国利益的牺牲品。美国对印度的承诺能否全部兑现尚存疑问,印度一旦在关键问题上失去自主判断,可能会失去在国际舞台上的平衡地位,陷入被动局面。
莫迪政府在做出决策时,务必权衡利弊,审慎思考国家的长远利益。中印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交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下,中印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福祉,也有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印度应避免卷入大国对抗的漩涡,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