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给台阶下,特朗普措辞变了,开出降税条件,美财长说了实话

挥斥方裘 6天前 阅读数 1073 #军事

据金融界报道,特朗普一改往日强硬,称要以 “非常友好” 态度与中国贸易谈判,还暗示若达成协议,对华关税可能大降 。这一态度转变背后,藏着诸多考量。自 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实施 “对等关税” 政策,美国海关在执行层面状况百出,日均收取关税金额远低于承诺值,仅为十分之一,混乱程度可见一斑。而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的精准反制,更是直击美国军工要害。

五角大楼报告显示,一旦稀土供应链中断,美军超八成(87%)主战装备将陷入瘫痪。在这样的压力下,白宫匆忙成立 “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由副总统万斯、财长贝森特等牵头。但这种 “救火式” 应对,恰恰凸显出特朗普团队前期战略准备严重不足。再看看经济数据,美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缓慢,仅 1.2%,和中国 6.8% 的增速相比,差距明显。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销量大幅上涨,涨幅达 42%,特斯拉却因稀土断供风险,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

贝森特(资料图)

不过,中国会接受吗?先看美国的动作,白宫准备和 34 个国家商讨贸易问题,已收到 18 个国家的关税提案,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还推进了美印贸易协议初步框架。与此同时,美国还筹划对中国制造的货船加收港口费,继续限制 AI 芯片出口,甚至试图在与他国谈判时,组建针对中国的 “贸易包围圈” 。这表明,特朗普表面 “示好”,实则继续在背后打压中国,白宫并非真心缓和局势,而是想在不引发冲突的情况下,迫使中国让步。

4月2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怒斥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肆意拒发签证,阻挠中国外交官入境正常工作。而美国已不是第一次耍这种损招,仅2024年,就有17个国家的外交官遭遇签证阻滞。与此同时,为了将联合国变成自家后院,美国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更荒唐的是,美方经常以"技术审查"为借口,故意拖延数月发放签证,导致中国代表团多次错过关键议题投票——这哪里是东道主,分明是拦路虎。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这种态度,中国应对策略一贯明确。不仅未对特朗普 “示好” 做出明显回应,还维持原有的反制措施,限制高端芯片订单等。这让不少美国企业着急,英伟达总裁黄仁勋专门访问中国,希望缓解美国出口管制带来的冲击,表示会继续为中国提供合规产品,“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 。黄仁勋在重要时间节点访华,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首先,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始终向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所有外资企业敞开,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中国这些回应,在美国国内引发连锁反应。近期,全美 50 个州爆发 400 多场抗议示威,超 1100 万人上街游行。抗议人群中,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代表,他们担心持续的关税战会让他们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这已影响到美国民众日常生活。特朗普面对如此压力,不得不转变态度,声称要 “非常友好地” 谈判,愿意 “大幅度” 降税,还称相信 “很快就能谈成协议” 。

贝森特(资料图)

但特朗普的 “示好” 可信度存疑,或许只是安抚美国民众。白宫成立的特别工作组,看似解决关税问题,实则主要研究应对中方反制措施,对药品、电子设备、矿产等领域影响的研究,更像是防守,而非真正的谈判,目的是抗住压力,而非解决问题。从这次事件能看出,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特朗普清楚,关税战长期持续对美国不利,企业不满,民众也开始反弹。他想缓和气氛,又不愿在姿态上示弱,所以在语言上做了调整。

但中国态度坚定,不给美国台阶下,也未附和特朗普降税设想。因为中方明白,这场博弈主动权在行动,而非言语。轻易回应,容易陷入美方设下的 “舆论陷阱” 。至于未来局势如何发展,关键看双方后续动作。但有一点确定,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调整对华政策,仅靠言语示好,很难让中方坐到谈判桌前。贸易战靠的不是口头交锋,而是实际行动。特朗普若真想降低关税,需拿出诚意,摒弃 “双面牌” 策略。中美这场博弈,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挥斥方裘

挥斥方裘

军事武器类自媒体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