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最终分裂为6个国家,如今哪个混的最好?
1992年1月15日,欧洲地图上被生生撕掉了一块。
南斯拉夫,这个曾经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就这么轰然倒塌了!
贝尔格莱德的街头,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电视上播报的消息:欧洲共同体正式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了!
这下可好,多米诺骨牌倒了,接下来几个月,波黑、马其顿也纷纷跳出来宣布独立。
一个拥有2300多万人口,曾在冷战中靠"不结盟"政策左右逢源的强国,就这么被肢解得七零八落。
一个好好的国家,咋就说散就散了呢?
更离谱的是,它分裂成的六个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和北马其顿,三十多年过去了,发展得可是天差地别!
有的早就混进欧盟俱乐部,过上了发达国家的小日子;有的却还在为民族冲突头疼,勉强混个温饱。
这些国家中哪个混得最好?哪个最惨?背后有啥门道呢?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说起来还真是命途多舛。它的前世今生,简直就是一部欧洲现代史的缩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奥匈帝国战败解体,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这些南斯拉夫民族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这就是第一个南斯拉夫。不过这个王国问题多多,塞尔维亚一家独大,其他民族不满情绪高涨。
二战期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这个脆弱的王国迅速崩溃。战争中,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在山区组织游击队,跟德国纳粹和法西斯傀儡政权拼命。1945年,南斯拉夫解放,铁托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这就是第二个南斯拉夫。

铁托是个有魄力的领导人。
1948年,他顶住了斯大林的压力,带领南斯拉夫走出苏联阵营,走上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南共推行"工人自治"和市场经济元素,打造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1963年,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六个共和国组成。铁托还发起了"不结盟运动",让南斯拉夫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代表。
前南斯拉夫驻联合国大使尼科利奇曾自豪地说:"南斯拉夫是唯一一个公民可以自由出国,无需特殊许可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36%的家庭拥有汽车,几乎家家有电视,年年有欧洲游客上门。"
这待遇,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确实算顶尖的。

可惜好景不长,铁托在1980年去世后,南斯拉夫的问题开始爆发。
集体领导无法镇住场子,民族矛盾重新抬头,经济也陷入困境。南斯拉夫前政治局委员、克族历史学家杜尚·比兰吉奇就直言不讳的说:"铁托时代,我们靠个人威望和铁腕政策掩盖了民族矛盾,但这些问题一天也没真正解决过。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又那么大,铁托一走,这锅迟早要翻。"
80年代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了南斯拉夫最后一击。各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纷纷要求独立。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独立,马其顿紧随其后。1992年初,波黑也宣布脱离南斯拉夫,引发了长达三年多的内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宣告解体,数十万人命就这么没了,血流成河啊!

为啥会闹到这一步?说白了就三条:
一是民族矛盾积怨已久。南斯拉夫简直就是个民族大杂烩,塞族信东正教,克族信天主教,波族多信伊斯兰教,语言、文字、文化都不一样,互相瞧不上眼。南联盟前外长科瓦契奇就曾吐槽:"我们表面是一家人,骨子里却是几百年的宿敌。"
二是经济发展太不平衡。北边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工业化早,富得流油;南边的马其顿、科索沃却穷得叮当响。穷兄弟眼红,富兄弟不乐意被拖后腿,矛盾越积越深。
三是外部势力使劲搅和。美国和西欧国家可没闲着!冷战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想肢解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德国带头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其他西方国家紧跟着下场,直接加速了解体进程。
最终,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就是第三个南斯拉夫。但这个联盟也不长久,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黑山也独立了,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了。

要说这六国谁混得最好,别争了,斯洛文尼亚把其他五国甩出十万八千里!
这国家位置占尽天时地利,紧挨着奥地利和意大利这些欧洲发达国家,一独立就往西方怀里钻。2004年,斯洛文尼亚顺利加入欧盟和北约,成为前南斯拉夫国家中第一个"入欧"的。在欧盟这棵大树底下乘凉,经济发展那叫一个飞速啊!
我们看一组数据:斯洛文尼亚人均GDP已经高达2.9万美元!这啥概念?整个中东欧地区都找不出几个能跟它掰手腕的!不仅如此,它早在2007年就加入了欧元区,用上了欧元,简直是人生赢家中的赢家!
斯洛文尼亚前总理杨沙曾经得意洋洋地说:"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选择——坚定不移走民主、市场经济和欧洲一体化道路。"

这话虽然有点自卖自夸,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有点道理。
为啥斯洛文尼亚能发展这么好?这事儿得从两方面看:
一是历史底子厚。斯洛文尼亚在南斯拉夫时期就是最发达的共和国,工业基础好,人均收入高。他们用的是拉丁字母,信的是天主教,跟西欧国家一家亲。
从文化到经济,天然就跟西方接轨。
二是独立过程几乎没怎么流血。其他地方打得你死我活,斯洛文尼亚这边却平稳过渡,政治经济转型顺风顺水,外资蜂拥而入。要知道,和平稳定可是经济发展的头号保障!
看看人家这眼光,选边站队站得准!抱欧盟这条大粗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斯洛文尼亚这混法,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

说完老大哥,再来看老二——克罗地亚。这哥们儿也不赖,虽然比斯洛文尼亚慢了几拍,但也成功挤进了欧盟和北约。
2013年加入欧盟,2023年又双喜临门——同时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区,算是彻底融入欧洲大家庭了。
克罗地亚这国家工业上虽不如斯洛文尼亚,但旅游业发达得不得了!
那海岸线,那老城,那自然风光,简直美得冒泡!《权力的游戏》剧组跑去他家取景,把杜布罗夫尼克这座海边小城拍得家喻户晓。每年夏天,欧洲游客蜂拥而至,旅游收入占GDP比重高达20%!就凭这一手好牌,克罗地亚日子越过越红火。
克罗地亚旅游部长尼科利娜·布尔尼亚茨就曾经嘚瑟:"我们的海岸线是上帝赐予克罗地亚的最宝贵财富,比石油还值钱!"这话一点不夸张,靠着美丽海岸和历史古迹,克罗地亚硬是从战争废墟中重建了经济,成了旅游强国。

不过克罗地亚也有自己的烦恼,就是人口外流严重。加入欧盟后,大批年轻人跑到德国、奥地利打工去了,留下一堆老人看家。
十年间人口减少了近10%,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急得直挠头:"人才外流是我们最大的国家安全威胁之一,再这么跑下去,谁来建设国家?"
还有一点,克罗地亚在军工业方面也挺拿得出手。他家生产的HS步枪系列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名,不少国家都是他家的客户。
这算是从南斯拉夫时代留下的家底了,也是克罗地亚工业的一张名片。

说完“老大”和“老二”,我们再来瞧瞧塞尔维亚,这个前南斯拉夫最大的共和国,也是最有"大国情结"的一个。
塞尔维亚这些年可没少吃苦头。先是科索沃闹独立,1999年北约还轰炸了贝尔格莱德,把他家炸得七零八落。
后来黑山也跑了,塞尔维亚只能独自承担"南斯拉夫"的遗产。欧美一直看它不顺眼,给它扣了个"欧洲孤岛"的帽子。
但塞尔维亚人骨头硬啊!不服就是不服!他们搞起了"四不政策":不加入北约、不制裁俄罗斯、不承认科索沃独立、不放弃欧盟梦想。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还玩得一手好平衡术:"我们希望加入欧盟,但绝不会以牺牲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友谊为代价。"

这种左右逢源的功夫,不得不让人佩服。2020年疫情期间,塞尔维亚同时接受了中国、俄罗斯和西方的疫苗援助,愣是在大国博弈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中塞关系这些年也是越来越铁。
从高铁到钢铁厂改造,从疫苗合作到数字技术,合作领域越来越广。
2020年,塞尔维亚顶住美国压力,坚持与华为合作5G建设,这骨气,是真硬!
经济上,塞尔维亚虽然比不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那么阔气,但在剩下的几个国家里也算是发展不错的了。
能从战争废墟里爬起来,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黑山这个国家,地方小,人口更少,才60多万人,比咱们一个县城都不如。
但这个"袖珍国"的发展策略可精明了!
2006年从塞尔维亚独立出来后,黑山就一门心思发展旅游业。科托尔湾的风光美得让人窒息,欧洲富人都喜欢到这儿来度假。
因此,黑山的经济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单靠旅游业一年就能进账11亿欧元,占GDP的四分之一!
黑山走的是亲西方路线,2017年加入了北约,还积极申请加入欧盟。黑山前总理久卡诺维奇直白地说:"对我们这样的小国来说,融入欧洲是唯一出路。单打独斗,我们没戏。"
不过黑山也有自己的烦恼,就是欠了一屁股债。特别是向中国借的那笔修高速公路的钱,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说什么"债务陷阱"。
但话说回来,基础设施总得修吧?没有路,游客怎么来?这是典型的要想富,先修路!

再来说说北马其顿,这个国家的名字可闹出不少笑话。
原来叫"马其顿共和国",结果希腊不干了。
希腊说,马其顿是我北部一个省的名字,你小子凭啥用?而且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人,不是你们斯拉夫人的祖宗!闹了二十多年,2019年,马其顿只好委屈巴巴地改名叫"北马其顿共和国"。
北马其顿前外长迪米特罗夫签署改名协议时无奈地说:"这是痛苦但必要的决定,但为了我们的未来,值得。"

果然,名字一改,北约大门敞开,欧盟入会谈判也启动了。这波操作,简直就是用国号换前途啊!
北马其顿是前南地区经济比较弱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才5000多美元,连斯洛文尼亚的零头都不到。大量北马其顿人在国外打工,把钱寄回国内养家糊口。国内产业以纺织、食品加工这些低端制造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少得可怜。
地理上,北马其顿还是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交通不便,这也是制约它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
好在政局相对稳定,没有像波黑那样陷入民族大混战,总算有了点发展的基本条件。

最后说说波黑,这可能是六国中最让人揪心的一个!
波黑是个"三民族国家":波什尼亚克人(信伊斯兰教)占50.1%,塞尔维亚人(信东正教)占30.8%,克罗地亚人(信天主教)占15.4%。
三个民族,三种宗教,互相都看不顺眼。1992年到1995年的波黑战争,死了十几万人,简直惨不忍睹!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形容波黑战争是"二战后欧洲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之一"。
这话一点不夸张,当年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震惊了全世界,8000多穆斯林男子在几天内被杀害,成为了战后欧洲最严重的种族清洗事件之一。
1995年《代顿协议》后,波黑形成了极为复杂的政治体制:国家分为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外加一个布尔奇科特区。
还搞了个三人轮值总统制,分别代表三个民族。听着就头大!
这种政治结构,就是为了平衡各民族利益,但效率低下得可怕,决策慢如蜗牛。
自然,波黑的经济也好不到哪去,是六国中较为薄弱的。工业基础落后,农业水平不高,年轻人大量 往外跑。不过,波黑也在积极申请加入欧盟,希望借此推动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

首先,历史遗产决定起点。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曾长期受奥匈帝国统治,早早就搭上了工业化的快车;而塞尔维亚、黑山等地长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现代化起步晚,底子薄。
历史学家玛丽亚·托多洛娃曾说过一句话:"巴尔干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帝国的历史分界线决定的。"
这话一点没错。

其次,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斯洛文尼亚紧靠意大利和奥地利,简直就是"欧洲大陆的门户";克罗地亚和黑山有漂亮海岸线,发展旅游天赋异禀;而波黑、北马其顿是内陆国家,交通不便,市场接入成本高。
地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些国家的发展路径和经济机遇。
再者,战略选择各不相同。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黑山坚定走西方化道路,加入欧盟和北约;塞尔维亚则左右逢源,既不得罪欧美,又维持与俄中的友谊。
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国际支持和发展机遇。
最后,民族冲突影响深远。
波黑深陷民族纷争,政治制度复杂而低效;而斯洛文尼亚民族构成单一,决策效率高。
民族和解程度,直接影响了六国的政治稳定性和经济发展速度。
前南六国未来会怎样?各国命运恐怕会继续分化。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已经是欧盟和北约会员,未来会进一步融入欧洲主流。

黑山和北马其顿也在积极申请加入欧盟,前景可期。
塞尔维亚处在十字路口,一边想加入欧盟,一边不愿放弃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特殊关系。
这种平衡外交或将长期持续,但面临的西方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波黑的前景最复杂,民族和解之路漫长艰难,政治改革困难重重。
不过,随着欧洲一体化深入,波黑也有可能被慢慢拉入欧洲体系。
对中国来说,前南斯拉夫地区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重要节点。
特别是塞尔维亚已经成为中国在该地区的铁杆伙伴,双方合作这些年不断深化。
南斯拉夫解体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六国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段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真是太重要了!
一旦分裂,代价就是几代人的血汗。
这也是为啥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行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不容任何人挑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