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NASA的拨款缩减24%,美国将不再引领全球太空事业

远方的狮 19小时前 阅读数 2 #科技

5 月 2 日,白宫正式公布美国 2026 财年精简预算提案,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获得188亿美元拨款,较之前年度的248亿美元缩减约24%。

NASA此次支出缩减最大的两个部门是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部门,这两个部门将分别减少23亿美元和12亿美元。日渐破败的国际空间站的费用再次被削减5亿美元。白宫为这项拟议的变更辩解称,这有助于NASA向商业空间站过渡,NASA将以客户的身份使用商业空间站。

相反,载人航天探索部门将获得“超过70亿美元用于月球探索,并为以火星为重点的项目注入10亿美元的新投资”,白宫认为,这将确保“美国的载人航天探索工作保持无与伦比、创新和高效”。

这样的安排与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X)创始人马斯克的愿景高度契合。尽管预算草案未说明10亿美元的具体使用方式,也没有公布人类登陆火星的时间表,但外界普遍认为,相关资金可能用于支持SpaceX的火星项目。

早在4月12日,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2026年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预算削减一半。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此举令人担忧”,表达了不满。最后的预算对马斯克做了倾斜。

这一变化将使美国宇航局的资金重点用于“击败中国重返月球并将人类首次送上火星”的计划。

NASA表示,需要“精简”其劳动力、信息技术服务、NASA中心运营、设施维护以及建设和环境合规活动,并终止多个“负担不起的”任务,同时为了“财政责任”而减少科学任务。

马斯克的SpaceX 已经是美国宇航局和国防部最大的承包商之一,一直专注于载人火星任务。该公司在其网站上表示,其大型星际飞船(Starship) 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机组人员和货物送往地球轨道、月球、火星及更远的地方”。

根据可支配的预算,NASA 将淘汰波音公司主导的SLS(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导的猎户座飞船。还将终止绿色航空支出和火星样本返回(MSR)计划,该计划是使用火箭和机器人系统“收集火星岩石、土壤和大气样本并将其送回地球进行详细的化学和物理分析”。

NASA新闻秘书史蒂文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预算将使NASA转向更可持续、更具成本效益的月球探索方式,在ArtemisⅢ之后退役SLS(太空发射系统)火箭、猎户座飞船和支持地面系统,从而为下一代商业系统和扩大国际合作打开大门。”

特朗普政府还试图取消“门户”(Gateway)月球空间站,该空间站由加拿大、欧洲、日本和阿联酋等国参与建设。首个“门户”模块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吉尔伯特接收,并将于2027年搭载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发射。

NASA几乎把全部重心都押宝在登陆火星和月球的计划上。

特朗普政府是真没钱了,要知道SLS(太空发射系统)火箭、猎户座飞船和支持地面系统前后已经投入数百亿美元,耗时逾十年,现在说不要就不要了。这意味着几十年来几家老牌军工巨头承包美国国家航天工程的局面可能彻底颠覆。

特朗普已经提名科技企业家艾萨克曼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但该提名仍需获得美国参议院批准。

特朗普似乎只在乎争取先后,至于效果如何他不在意,连登陆火星,取得火星土壤带回地球的项目都取消了。

中国的空间站在正常运营,国际空间站已经到了最后时刻,特朗普急于要争取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太空项目领先中国,以保持已经岌岌可危的所谓太空强国地位。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现在看有可能提前。

按照《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 - 2050年》,载人登月是核心目标之一。计划在2027年首次发射长征十号火箭,这无疑是中国载人登月征程中的关键一步。

目前,长征十号已完成新一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等多项关键试验,顺利转入大型地面试验研制阶段。与此同时,新一代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载人月球车、月面辅助机器人以及登月服等装备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而美国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自2017年正式批准实施以来,就备受全球瞩目。现在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因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被下马,SpaceX星舰也在热防护、在轨加注燃料等方面遭遇挑战。

此外,项目成本高昂,每年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经费,月球门户轨道空间站被视为烧钱的无底洞也取消了。诸多因素导致登月计划多次推迟,阿尔特米斯二号载人绕月任务也一再被推迟。

连英国都急了,英国《金融时报》直言不能让中国占了先机。前美国NASA局长称,月球上有太多资源,中国要是先到月球南极肯定会“占为己有”。

美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做后盾,致使太空项目成本高昂,在经济还不错的情况下,这没什么,钱多嘛。可一旦经济不行了,高昂的成本就是压垮NASA的巨石。

美国行星协会太空政策负责人德雷尔指出,如果该预算案获得通过,这将是美国历史上NASA面临的最大单年预算削减……这项预算的信号是:美国将不再引领全球太空事业,我们将转向内顾。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人仰望太空时,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人生活的星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远方的狮

远方的狮

全球科技新闻,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