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士到科技史坐标!郭守敬《授时历》如何突破元代「回回历法」局限?​

历史文化点 4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法的演变犹如一条璀璨的脉络,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且多元的时期,其历法领域呈现出一番独特的景象。当时,“回回历法” 在元代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然而,郭守敬所著的《授时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突破了 “回回历法” 的局限,成为科技史上一座巍峨的坐标。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郭守敬的成长之路

郭守敬,这位出生于邢州(今河北邢台)的传奇人物,自幼便深受祖父郭荣的熏陶。郭荣学识极为渊博,在经书、数学、天文、水利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在祖父的影响下,郭守敬年少时就对科学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彼时,刘秉忠和他的朋友们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果断地将孙子送往刘秉忠处学习。在紫金山,郭守敬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热爱科学的朋友,在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他的学问突飞猛进,为日后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代历法的复杂局面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就极为重视吸收汉族读书人,借助他们来筹划朝政大事。忽必烈称帝并定国号为元,背后都有着刘秉忠的出谋划策。后来,刘秉忠向忽必烈举荐了众多朋友和学生,这些人在元朝初年都担任了重要官职,其中就包括郭守敬。在历法方面,元朝初期的情况较为复杂。蒙古一直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但该历法误差较大,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节气都难以准确推算。元朝征服江南后,发现南方使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统一,这无疑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元世祖决心统一制订一部新历法,为此专门下令成立了编订历法的机构 —— 太史局(后来改称太史院)。

“回回历法” 的特点与局限

当时在元代流传的 “回回历法”,也就是回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通用的历法,我国有十个少数民族至今仍在沿用。它纪年的方式是以太阴圆缺一次作为一月,12 个月为一年。月份分为 30 日的大月和 29 日的小月,不设置闰月,全年共计 354 日。由于这样的设置,每年会剩余 8 时 48 分,大约积累 3 年就会多出 1 日。为了调整这种误差,它以 30 年为一周年,设置 11 个闰日,带闰日的年份为 355 日。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回回历法” 在月的设置上主要依据月亮的运行周期,相对简单直接。然而,这种历法对于太阳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节气变化等方面的考量不够精准,在指导农业生产等需要精确反映季节变化的活动时,就显现出了局限性。

《授时历》的诞生与突破

郭守敬在水利领域有着出色表现,经张文谦推荐,他进入太史局,与同学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修订历法伊始,郭守敬便深知观测的重要性,而准确的观测离不开先进的仪表。当时从开封运来的大型浑天仪已陈旧不堪,无法提供可靠数据。于是,郭守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仪器。他觉得旧有的浑天仪结构过于复杂,使用起来极为不便,进而创制了结构更为简单、刻度却更为精密的简仪。这些新仪器的精巧和准确程度远超旧仪器,为精确观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元 1279 年,郭守敬向元世祖提出在太史院建造新司天台,并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天文测量的大胆计划,这一计划立刻得到了元世祖的批准。随后,王恂、郭守敬等人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位于铁勒(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今西沙群岛上),并选派了十四个监候官员分别前往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自己也亲自前往几个重要观测点参与观测。各地观测点将收集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依据大量的观测数据,花费两年时间,成功编写出了《授时历》。

《授时历》的精准度令人惊叹,它算出一年有 365.2425 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仅相差 26 秒,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早了三百零二年。这部历法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作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传统习惯,堪称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重大改革。

突破局限的背后因素

郭守敬之所以能够让《授时历》突破 “回回历法” 的局限,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人因素来看,他自身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他对天文、数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面对旧仪器的不足,他敢于创新,设计出了更先进的仪器用于观测。从时代背景而言,元朝统一后,疆域辽阔,为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元世祖对修订历法的重视,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而且,当时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频繁,“回回历法” 等外来历法虽然存在局限,但也为郭守敬等天文学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促使他们在对比中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

郭守敬的《授时历》从众多历法中脱颖而出,突破了元代 “回回历法” 的局限,成为我国科技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不仅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理念,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亲爱的朋友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郭守敬和《授时历》有更深入的了解,记得点赞关注哦,愿你的生活如同这璀璨的历法历史一般,丰富多彩,好运连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文化点

历史文化点

历史文化点和你一起聊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