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不下,犁耙高挂”,5月5日立夏,不下雨啥预兆?或4点影响
“立夏不下,犁耙高挂”这句关于立夏节气的农谚,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所表达的意思很好理解。
如果立夏节气当天没有下雨,或意味着后期可能出现干旱天气,农事活动无法进行,农民只好把犁耙等农具高高挂起,暂时不用了。
“立夏不下”,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第7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5月5日-7日交节。“不下”就是没有下雨。
“犁耙高挂”是指农具(犁、耙)被闲置悬挂,也预示了田间因干旱,农户们没有农事可做。
但从这句农谚的意思来看,立夏当天不下雨,不利于后续农作物的生长。言外之意,立夏当天下雨好。
那么,如果不下雨的话,具体会有哪些影响呢?下面以小麦来举例。
到了每年立夏节气左右,多个小麦种植区,小麦已进入了灌浆期。根据区域不同,有些处于灌浆初期,有些处于灌浆中期。
当小麦处于关键期时,当地长时间不下雨,田间比较干旱,又没有灌溉浇水的话,对于小麦自身的生长来说,或有下面4点影响。
其一,田间长时间干旱,会影响小麦籽粒内的细胞分裂。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生长,灌浆期小麦籽粒不断积累淀粉等物质,麦粒逐渐膨大,但干旱条件下,由于水分供应不足,籽粒灌浆速度减缓,也就导致了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
其二,长时间处于干旱下生长的小麦,植株更容易出现早衰,也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处于灌浆期时,小麦植株体内的激素平衡失调,会加速叶片和茎秆的衰老速度。
叶片过早枯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光合产物积累少,影响小麦籽粒的饱满度。
其三,处于干旱下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导致小麦叶片气孔关闭,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会影响叶绿体的结构,降低光合色素的含量和活性,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影响籽粒灌浆。
其四,小麦在灌浆过程中,遇到干旱,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会使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减少,面粉加工品质变差。硬度增加,出粉率降低,也就是常说的品质差。
上面已经多次提到,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可能因干旱而减少,籽粒发育不饱满,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小麦总产量降低。
看到这,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根据农谚"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的说法,如果立夏节气没有下雨,后续或出现干旱天气,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而小麦正处于生长的最后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较大,一旦按照农谚的趋势发展,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按照农谚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的状况,建议农户们及时进行灌溉浇水。
由于气温较高,可以选择上午 10 点之前或下午 3点之后进行浇水。一方面,水分蒸发量小,减少水分损失。另外一方面,也可避免因水温与地温相差过大对小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麦灌浆期浇水要适量,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为原则,不要长时间大水漫灌,更不要有积水,否则会增加倒伏的几率,以及增加病虫害的危害。
5月5日就是立夏节气了,问问大家,对于"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的说法,你赞同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