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要躲午,不能床上躺”,五月初五端午节,哪些人要躲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相当多的说法和讲究。端午节的一个由来,在民间也是说法不一,有的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人屈原,而还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在福建部分地区,则是为了纪念闽王,除了人物的说法之外,古人还把它和阴阳五行联系起来,认为端午节,是源自恶月恶日说。
在民间农历的五月也被称之为毒月,所以五月初五端午节,就被认为是“阳气极盛、百毒滋生”的凶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观念,我们也能常常听到,端午要躲午的一个说法。
老话就有“端午要躲午,不能床上躺”,五月初五端午节,哪些人要躲午?
端午节躲午的习俗,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人们结合具体的天气情况,从而做出的一个应对,农历的五月高温高湿,毒气滋生,而且还被认为是阴阳相争,毒邪活跃的一个凶日。再加之,此时蚊虫、蛇蝎等“五毒”频繁出没,湿热环境易引发瘟疫,需通过躲避减少接触风险。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的框架在里面,所以,端午节才有了躲午的一个习俗,它更多是人们避灾、避凶的一种行为,希望能够顺应五月的天气变化,从而安然度过毒五月。
端午节哪些人要躲午?它是否有道理呢?
1、 体质虚弱的人
像老人、幼儿及病人抵抗力差,需避开午时(11:00-13:00)阳气最盛时段,古人认为这个时候,阳气最为强烈,而且也是毒气滋生的一个时候,体质虚弱的人,更容易被环境所干扰,从而引发身体不适。
2、 新嫁的女人要躲午
五月,环境变化比较大,而民间人们,新嫁女在这天的时候,要回娘家去躲午,也是避免因为新环境导致生活不顺。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时候是团圆的日子,像在我们当地,就有回娘家的一个传统,也是人们对家庭团团圆圆的一个期望。
笔者认为,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端午节本身就是病菌活跃的一个时间段,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一个影响,其次,这个时候老人,身体机能也下降了,所以更是要注意天气的一个变化。
那么躲午具体要怎么躲呢?
躲午的习俗,主要是和天气有关,农历的五月也是梅雨季,这个时候高温潮湿,很容易滋生蚊虫还有病菌,因此,躲午,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去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要减少户外的一个接触,避免引来风险。
另外,五月初五因“双五叠加”,被视为阳气极盛、阴阳相争的“恶日”,易引发身体失衡,所以具体的做法是,端午午时(11:00-13:00)阳气最旺,体弱者易中暑或不适,需居家避忌。
端午节要躲午,不能床上躺,说的就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不要出远门,或者是去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尤其是体质比较弱的人,比如老人孩子还有一些有旧疾的人,更是要提防天气的一个变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