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华裔科学家,是陈凯歌的第一任妻子,她还有一个著名的父亲

小豪说豪车 1天前 阅读数 209 #汽车

她是国际顶尖科学家,美国杜邦公司亚太区女总裁,却因“陈凯歌前妻”标签被大众记住;她父亲是中央电视塔设计者,中缅战场上的远征军翻译官,却因留美经历被批斗十年。 当建筑大师之女遇上青年导演,从9平米婚房到跨国分居,这段被时代洪流冲散的婚姻背后,藏着两代人不屈的硬核人生。 今天,让我们撕掉八卦标签,看73岁华裔女科学家如何用实力证明:离开名导的女人,照样活成传奇!

胡同里的高知千金

1952年出生的孙加林,打小住在北京设计院家属院。 父亲孙芳垂可不是普通工程师——这位1920年出生的安徽才子,23岁从中大土木系辍学参军,坐着轰炸机穿越死亡率80%的驼峰航线,在中缅战场给美军当翻译。 战争结束后,他设计的中央电视塔、首都剧院成了北京地标,却在特殊年代因留美经历被关牛棚,女儿每天穿过半个北京城,往牛棚送发霉窝头。

洗印厂里的文艺爱情

1976年,24岁的孙加林被分配到北影洗印厂。 在这里,她遇见了扛着管钳修水管的高个青年——陈凯歌。 两个高知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一个能背三百首唐诗,一个会给姑娘写嵌字情书。 在9平米的婚房里,他们共用两张中学生课桌备考,孙加林考上北京建筑大学时,陈凯歌还因落榜哭过鼻子。

跨国求学撕裂婚姻

1984年成为转折点。 32岁的孙加林拿到加拿大皇家大学全额奖学金,陈凯歌却刚接到《黄土地》剧本。 当妻子在实验室调配医药试剂时,丈夫正在黄土高原拍出震惊影坛的长镜头。 1985年《黄土地》赴加展映,陈凯歌带着拷贝想挽回婚姻,却发现妻子已能用流利英语主持学术会议——这次见面,两人为“该不该要孩子”彻底谈崩。

科学家的复仇剧本

离婚后的孙加林像开了挂:1989年嫁美国工程师,生下混血儿女;2002年拿下杜邦年度科学家称号,比前夫获戛纳金棕榈还早一年;2006年调任上海掌管亚太业务,年薪够买陆家嘴半层楼。 而她的老父亲更绝——88岁当奥运志愿者,90岁坚持入党,去世前还在病床上交党费。

被遗忘的硬核遗产

如今住在美国别墅的孙加林,客厅挂着父亲设计的央视大楼图纸。 当年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里拍“不疯魔不成活”,她正带着团队攻克石墨烯刀具材料,这个能让切削效率提升40%的项目,至今仍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课题。 当媒体追问陈年旧事,73岁的她只说:“我实验室的年轻人,比电影明星有趣多了。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豪说豪车

小豪说豪车

每天更新豪车精彩视频,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