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坑死过多次,中国一定别上印度的当,这绝对是个超级天坑!7月18日,印方智库提出建议,希望莫迪团队放宽对于中企进入印度市场的审查标准,让更多的中企在当地投资建厂,这表面上看是印方传递了友好信号,但很可能是个陷阱。众所周知,中企可不止一次在印度市场投资办厂,结果就是多次被印度方面以无端理由限制,最后让印度算计得利,不得不狼狈离开,这种做法完全断绝了印方市场引入资金的道路。 中企也有不少退出当地市场的,就是为了防止再进入印方的“杀猪盘”,所以说,这次印方突然又想着放宽限制,只能说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再次上当进入这个超级天坑了。 首先我们来看印度这边的声明,他们声称贸易投资标准太高,导致两国大型交易受阻,单纯的公司投资都需要多部门审核,中印合作的规模非但没有跟随全球化增加,反而缩小了。 这种局面不符合印度市场对中国依赖度较高的真实需求,所以需要改变战略,这一计划被视为印度内部寻求外部投资的倾向,或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不过,印度的工业部已然同意了这个计划,毕竟对他们来说,真正了解中印合作的必要性后没道理拒绝提案,问题在于对中国来说,这个计划可不是什么能够简单同意的东西。 近些年来,中国市场在国际社会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逐渐从人口红利转为技术红利方向,相当多的外部企业都降低了对中国员工的雇佣数量,毕竟成本上升了不少。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美西方企业把目标对准了印度,加上美西方为了平衡地区局势,本就要拉拢印度,所以说,看出印度发展前景的国家不在少数,都想着进入该地区投资。 本来莫迪团队能够借助这股“风”顺势而起,进一步迎来发展机遇,谁知道印度这边选择了“涸泽而渔”,对待外来企业进行压制,谋求这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最后收归自己手上。 完全不顾共赢的贸易准则,导致印度内部的贸易市场极度混乱,没有多少企业愿意继续投资,就连剩下的企业也是胆战心惊,害怕某一天自己突然出现问题。 所以说,这次印度智库的发言第一时间就让人产生了警惕心理,万一莫迪团队还要复刻以前的“杀猪盘”,那所谓的投资就是给印度送技术还有资金,完全没有必要进行下去。 不过,现在的情况可能有一些不同,印度对标中国的倾向更加明显,面对这个提案,莫迪团队极有可能不会选择接受,毕竟这代表印度需要承认自身对于中国市场的需要。 换言之,让印度在气势上认输非常困难,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印度根本没想着好好交易,自然会面临诸多问题,也希望莫迪团队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选择更稳妥的交流手段。 参考资料: 英媒爆:印度政府顶级智库提议,放宽额外审查中企投资的规定丨环球时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