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刚获奖,他的家乡高密就要建立“莫言文学馆”,还要筹划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刚获奖,他的家乡高密就要建立“莫言文学馆”,还要筹划“莫言故居”,莫言和家人都非常震惊!

高密市在莫言获奖后的第三天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负责筹建莫言文学馆和故居保护工作,市里投入了2000万元用于文学馆建设,选址在市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莫言的老家平安庄很快被列为重点保护区域,这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原本安静祥和,村民们大多以种植玉米和大豆为生,获奖消息传来后,村子里开始热闹起来。

获奖第二天,就有十几个旅游团队联系村委会,要求安排参观莫言故居,村支书管谟贤(莫言堂兄)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能临时安排村民维护秩序。

莫言的二哥管谟欣住在老宅院里,院子里种着一些时令蔬菜,获奖后的第一个周末,来了300多名游客,他们对院子里的萝卜、白菜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些蔬菜见证了大作家的成长。

短短一周时间,院子里的萝卜被游客连根拔起带走,白菜也被摘得一干二净。有游客甚至想挖走院子里的老槐树,说要带回去做纪念品,被管谟欣及时制止。

面对这种情况,管谟欣决定把院子里的菜地全部铲平,改种花草,他说种菜也没什么收成了,与其让游客破坏,不如主动改造成适合参观的环境。

高密市旅游局很快制定了莫言故居的参观规范,限定每天接待游客数量不超过500人,参观时间限制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同时安排专门的讲解员,避免游客随意进入村民住宅。

村里的变化不只是游客增多,原本通往平安庄的土路被改造成宽4米的水泥路,村口建起了停车场,还新增了公共厕所和垃圾回收点。

管谟欣开始担任义务讲解员,每天接待各种参观团体,他会给游客讲莫言小时候的故事,比如莫言如何在煤油灯下看书,如何帮家里干农活,如何编织那些后来写进小说的民间故事。

村里其他人也受到影响,邻居管谟德的房子紧挨着莫言老宅,他家的院子也成了游客必看的景点。游客们认为这里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胶东农村风貌。

随着知名度提升,平安庄开始有村民做起小生意,有人在村口摆摊卖纪念品,有人开农家乐提供餐饮服务,莫言老同学管谟军开了个小卖部,专门销售高密地方特产。

但这些变化也带来困扰。村民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每天都有陌生人在村里走动拍照,有些游客不遵守规定,随意进入村民院子,甚至要求在农户家里吃饭住宿。

莫言本人对家乡的变化态度复杂,一方面他理解家乡人民的热情和地方政府发展文化旅游的想法,另一方面他担心过度商业化会损害故乡的原生态面貌。

在一次访谈中,莫言提到获奖后最大的感受是失去了隐私,他说原本可以随时回老家看看,现在每次回去都像是在参加公开活动,需要提前安排和准备。

高密市文化局统计显示,莫言获奖后的第一年,前来参观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是慕名而来的文学爱好者和学生团体,这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但旅游热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游客缺乏文明意识,在村里乱扔垃圾,破坏农作物,甚至有人试图偷拿村民家的物品作为纪念品。

为了规范旅游秩序,高密市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要求旅行社提前预约,游客必须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村民住宅,同时设立了举报电话,鼓励村民监督不文明行为。

莫言文学馆于2013年正式开放,馆内展示了莫言的手稿、获奖证书、生活用品等珍贵物品,开馆当天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参观,门票收入达到15万元。

村民们对这些变化的看法不一,年长的村民更希望保持原来的宁静生活,年轻人则认为旅游业能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这种矛盾在很多地方都存在。

现在的平安庄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它成了文学朝圣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这种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莫言的经历可以看出,名人效应对家乡发展的影响是双面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过度开发则可能破坏原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

其他地方也面临类似问题,比如鲁迅的故乡绍兴、老舍的故居北京等,都在平衡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寻找最佳方案。

莫言曾说他希望家乡能在发展中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因为他个人的成功而失去原本的面貌,这个愿望代表了很多名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