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7人死亡141万人受灾!菲律宾遭台风重创,欧美齐刷刷看向中国。 这场灾难“导火

7人死亡141万人受灾!菲律宾遭台风重创,欧美齐刷刷看向中国。 这场灾难“导火索”是7月18号生成的台风“韦帕”。它带着西南季风的“水袋子”,在菲律宾中部一登陆,暴雨就跟开了闸似的往下倒。 紧接着,7月23号生成的台风“范斯高”在西北太平洋冒头,虽然没直接砸到菲律宾,但它外围的环流和西南季风一叠加,吕宋岛、米沙鄢群岛这些地方也跟着遭殃,雨一直下。 真正“下狠手”的是7月23号生成的台风“竹节草”。这家伙更狠,两度登陆菲律宾北部,在拉乌尼翁省直接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洪水,整个省直接进入“灾难模式”。 这三个天气系统一“联手”,菲律宾的降雨量直接破了历史纪录。 马尼拉市有些地方24小时下了400毫米的雨,相当于把整个西湖的水都倒进了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 路上全是水,桥也塌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汽车在水里漂”的惊险场面。农业方面,稻田被淹,渔船被毁,农民看着泡汤的收成,眼泪都快下来了。 基础设施更惨,电停了,信号没了,有些偏远乡镇直接成了“信息孤岛”。 这场灾难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欧美媒体在报道菲律宾灾情的时候,眼睛都齐刷刷地往中国那边瞟。这背后,其实藏着三件事: 第一件事:中国是菲律宾的“救急大哥”。 这几年,中国在东南亚灾害救援里可是“主角”。从2021年印尼海啸到2023年老挝洪灾,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总是第一个冲上去送物资、派专家。 这次菲律宾受灾,中国驻菲大使馆立马表态“菲律宾需要啥,我们给啥!”中国企业的无人机、净水设备这些高科技救援装备,也被看成是帮菲律宾灾后重建的“关键法宝”。 第二件事:中国基建“抗揍”成了标杆。 菲律宾这次受灾,把基础设施的“老底子”全暴露了——排水系统老得掉牙,桥梁连防洪标准都没有,一遇到极端天气,直接“趴窝”。 而中国在东南亚建的那些跨海大桥、防洪堤坝,可是能扛16级台风、防百年一遇洪水的“硬家伙”。欧美媒体忍不住问:“要是菲律宾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建的,损失会不会小点?” 第三件事:地缘政治的“小心思”。 现在,美国正拉着菲律宾搞“印太战略”,想把这个国家变成自己的“小跟班”。但菲律宾在灾难里的表现,让美国的“盟友体系”显得有点“虚”。 相比之下,中国不搞那些“附加条件”的援助,直接送东西、派专家,更受东南亚国家欢迎。欧美担心:要是中国借这个机会在菲律宾扩大影响力,美国苦心经营的“第一岛链”怕是要出问题了。 说实话,菲律宾这地方,台风年年都来,但今年特别狠。为啥?气候变暖是“主犯”,但基础设施落后是“帮凶”。 美国倒好,一边卖武器给菲律宾“壮胆”,一边对灾后重建指手画脚,就是不肯掏钱。 中国呢,不搞那些“价值观外交”,直接送物资、派专家,甚至帮着修防洪堤——这哪是援助?分明是给菲律宾“补课”,教他们怎么在极端天气里活下去。 更搞笑的是,欧美媒体一边报道菲律宾灾情,一边炒作“中国威胁论”。我就想问了:要是中国真像你们说的那么“坏”,为啥菲律宾灾民举着“感谢中国”的牌子? 为啥东南亚国家宁可和中国签基建合同,也不买你们的“民主套餐”? 说到底,灾难就是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某些国家的虚伪,也照出了中国的大气。在气候变化这场全球大危机面前,哪个国家都跑不了。 与其整天想着怎么“卡别人脖子”,不如学学中国——把技术拿出来共享,把合作落到实处,让更多人能在台风天里有个安全的家。 毕竟,当台风来的时候,人类唯一的出路,是手拉手一起扛,而不是在背后互相“使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