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河北女生用通知书“切西瓜”,视频还没火,北化工表态:明年停用。   河北廊坊女生

河北女生用通知书“切西瓜”,视频还没火,北化工表态:明年停用。   河北廊坊女生张同学用北京化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切西瓜,视频刚在网上冒头,北化工就扔出个重磅消息:这款碳纤维通知书明年起停用。   这波操作,比通知书切西瓜的“咔嚓”声还让人措手不及。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纸片片。0.2毫米的厚度,拿在手里轻得像片羽毛,却硬得能当水果刀使——航天领域常用的碳纤维材料,被北化工的老师们捣鼓成了录取通知书。   去年首次亮相时,学校官网特意强调,这是“全国高校首创”,字里行间都是藏不住的骄傲。他们说这玩意儿能当“传家宝”,比纸质通知书更有收藏价值。   事实也确实如此,安徽那位男生去年拿它烤火切瓜,折腾半天愣是没坏,当时就把网友看呆了。   张同学的视频里,蘸了水的通知书在她父亲手里划出利落的弧线,西瓜应声开裂的瞬间,弹幕里全是“这通知书比我家菜刀还锋利”的惊叹。   可谁也没料到,这份本该成为学校招牌的“黑科技”,寿命会这么短。面对追问,校方只一句“不方便说明”就把话头堵死,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些门道。   碳纤维这东西,好是真好,贵也是真贵。航天级别的材料用到通知书上,单份成本比普通纸质版高出多少,学校没说过具体数字,但想想每年数千份的发放量,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高校经费有严格的使用规范,把钱花在年年更换的通知书上,时间久了难免面临质疑。   更何况,这种材料的加工工艺复杂,从实验室技术转化为批量生产,中间要跨过多少坎,只有学校自己清楚。   有人猜是不是学生的“玩闹”惹恼了学校,其实不然。   去年安徽男生的视频火了之后,北化工官微还笑着提醒“注意别烫手”,态度亲和得很。   真正的麻烦可能藏在细节里:有家长在评论区提到,收到通知书时边缘有些毛刺,得小心别被划伤。   这种高强度材料一旦造成意外,后续的责任划分会相当棘手。学校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些潜在风险,才下定决心收手。   这两年,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的花样越来越多。清华大学的立体校门、北京大学的烫金证书、陕西师范大学的手写毛笔字……各家都想靠这份“第一份见面礼”刷存在感。   北化工的碳纤维通知书,原本是其中最硬核的存在——用自家强势学科的科研成果做文章,既显了实力,又赚了眼球,确实高明。   去年首批收到通知书的学生,现在估计偷着乐。这份只发了两年的“限量版”,转眼间就成了绝版藏品。   而明年的新生,只能在学长学姐的朋友圈里,看看这种能切西瓜的通知书长啥样了。有网友翻出去年学校宣传时“传承百年”的说法,调侃道:“说好的传家宝,怎么成了限时体验装?”   其实换个角度想,北化工的果断也不是坏事。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终究在课堂和实验室,而非一份花哨的通知书。   碳纤维通知书完成了它的使命:让全国人民知道北化工在材料领域的实力,让新生感受到科技的温度,这就够了。至于那些关于成本、安全的考量,恰恰体现了一所大学在创新与务实之间的平衡智慧。   张同学的视频还在缓慢发酵,评论区已经有人开始晒出自己收到的碳纤维通知书“开箱视频”。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传家宝”,如今成了昙花一现的传奇。   或许若干年后,当这些学生回忆起大学时光,还会记得那个夏天,自己用一份能切西瓜的通知书,敲开了大学生活的大门。   北化工的这个决定,算不上遗憾,更像是一次理性的回归。   毕竟衡量一所大学的价值,从来不是看通知书有多结实,而是看它能培养出多少栋梁。就像那款碳纤维材料,真正的舞台在航天航空领域,而非瓜果蔬菜的案板上。 信息来源: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录取通知书能切西瓜,学校招生办:本科生专属,明年不再沿用 2025-07-23 13:31·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