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公元621年,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徐茂公百般求情也不管用,刑场上,徐茂公猛然抽

公元621年,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徐茂公百般求情也不管用,刑场上,徐茂公猛然抽刀,割下一块大腿肉,喂给单雄信,单雄信张开嘴,边嚼边说:“就知道你做不到!”   那一年,洛阳城被唐军攻破,王世充带着残部投降,战败的将士被一一押送至刑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曾在乱世中威震一方的猛将——单雄信,他头戴铁盔,身披破甲,被五花大绑,跪在刑场中央,周围围满了围观的百姓与唐军士卒,他的脸上没有惊惧,只有一丝苍凉的笑意,仿佛已经看透了命运的安排。   单雄信出身山东菏泽曹县,自幼习武,擅使马槊,他的兵器重达七十斤,寻常人连举都举不起来,他的勇名在江湖中流传甚久,人送外号“飞将”,隋末天下大乱,各路绿林好汉揭竿而起,他与同乡徐世勣一同投奔瓦岗军,成为翟让、李密麾下的大将,当年在贾家楼,四十余人焚香结义,誓言共赴生死,彼时的他们意气风发,幻想着推翻暴政,重整山河。   瓦岗军初起时士气高涨,单雄信屡立战功,攻克荥阳、梁郡,威名远扬,他与徐世勣一文一武,是李密最倚重的左右手,然而,随着势力壮大,内部矛盾渐渐浮出水面,李密对翟让日渐猜忌,最终设计将其除掉,这一事件成为瓦岗军分裂的转折点,单雄信虽然心中愤懑,但为了生存,只能选择沉默,在这之后,李密与王世充交战失利,自身也被迫投降唐朝,瓦岗军四分五裂,曾经的兄弟各奔前程。   在这动荡之中,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仍旧担任大将军,他不仅继续征战沙场,还与王家联姻,娶了王世充的女儿,彻底与唐为敌,与此同时,徐世勣选择归顺李渊父子,加入了唐朝,成为李世民麾下的重要谋臣,从此,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洛阳之战,是隋唐争霸的关键一役,李世民统率精锐部队围攻洛阳,王世充死守不降,单雄信作为王军主将,屡次率骑兵冲杀,甚至在一次突袭中直逼唐军中军,几乎刺杀李世民,若非尉迟恭拼死护主,唐朝的历史或许从此改写,这一战,让李世民对单雄信心生忌惮,更在心中埋下了仇怨。   洛阳终究失守,王世充投降,单雄信亦被俘,按照常理,他的武艺与威望,足以被李世民招降重用,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李世民冷静地审视这个昔日的劲敌,对其过往的“反复无常”耿耿于怀,从翟让到李密,再到王世充,单雄信三易其主,这在讲忠义的时代,是难以被容忍的污点,更何况,他曾在战场上几乎要了李世民的命,唐朝新立,正值用人之际,但留着这样一个威胁,显然是种隐患。   徐世勣得知单雄信被判死刑后,心急如焚,他曾是单雄信最亲密的兄弟,两人在瓦岗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如今虽已身为唐将,却仍未忘旧情,他在朝中多次上奏,请求赦免单雄信,甚至愿以自己的军功作保,然而李世民心意已决,任何劝说都无济于事,政治的冷酷,在这个时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行刑之日,洛阳城外的刑场上人山人海,单雄信昂首挺胸,毫无畏惧,他不曾哀求,也未曾申辩,只是静静地等待最后的时刻,就在刀斧手准备动手之际,徐世勣突然出现在刑场,他身穿戎装,神情凝重,走到单雄信面前,拔刀自割大腿一块血肉,鲜血直流,他将这块肉送到单雄信面前,那是他在这个权力主宰一切的时代,所能做出的最极致的情义表达,没有言语,也无需解释,这一举动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单雄信吃下那块肉,他知道,兄弟已尽力,命运已至终局,他低头,饮下断头酒,仰天一笑,面向东南,长叹一声,鬼头刀落下,他的头颅滚落尘埃,鲜血染红刑场,围观的人群一片寂静,没有欢呼,也没有哀号,只有沉默和压抑的空气在流动,这一刻,不只是一个人的死亡,更是一个时代的谢幕。   单雄信死后,徐世勣没有将这段记忆尘封,他将单雄信的家人接入府中,供养终生,他未曾在朝中多谈此事,却在每年旧日结义日,默默祭奠,这份情义,未因权势而淡去,也未因立场而抹除,相较于单雄信的悲剧收场,徐世勣在唐朝仕途顺遂,战功赫赫,官至司空,封英国公,死后陪葬昭陵,成为唐代开国名将之一,然而他始终未忘兄弟情谊,在辉煌背后,那段瓦岗往事始终是他内心难以抚平的伤口。   单雄信的故事,历经千年仍被传颂,并非因他有多么完美,而是因他代表着那个时代尚存的血性与义气,他不懂权谋,不善投机,却始终如一地以直报怨,以命相搏,他或许不是最成功的英雄,却是最令人动容的一个,历史的潮流中,他是被淘汰的一员,但正因为如此,他的名字才越发显得沉重。

评论列表

默途
默途 1
2025-07-26 14:47
忘了问,那个所谓的秦二哥呢?所以古人有训。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