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游击队在战斗中缴获了一匹鬼子战马,游击队的政委跨上战马想要威风一番,没承想,战马一抬蹄子直奔鬼子的阵地而去! 吴富善1912年出生在江西吉安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家里几亩薄田,收成连肚子都填不饱,想读书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小时候死缠着父亲要上学堂,觉得只有读书才能跳出穷窝。父亲被磨得没办法,咬牙借钱让他上了半年学。可半年后,家里再也掏不出一个子儿,他只能辍学回家种地。十几岁时,父亲托人把他送去县城布店当学徒,干的是扫地、搬布的粗活。布店里南来北往的客商多,他耳朵灵,慢慢听到了些革命的事儿,觉得这才是穷人的出路。1931年,19岁的他加入了共产党,没多久就当了红军。 刚进红军,他因为读过半年书,被人误以为是地主家的少爷,怀疑他混进来有啥花花肠子。他赶紧跟组织解释,家里穷得裤子都补丁摞补丁,哪来的少爷命?组织查清楚后没追究,但还是撤了他的小职务。他没抱怨,埋头干活,扛枪打仗,啥苦都吃得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派到八路军129师第3游击支队当政委,带队到河北敌后搞游击战,专门给日军找不痛快。 1940年夏天,游击队在河北平原伏击了一支日军小队,缴了一堆装备,还弄到一匹大黑马。这马毛光水滑,腿粗得像柱子,一看就是在日军营里吃好喝好的主儿。吴富善瞧着稀罕,从缴来的东西里翻出一件日军军官的披风,往肩上一搭,腰里别把军刀,觉得自己挺带劲。他想试试骑马的感觉,往后还能骑着指挥战斗,多威风!他踩着马镫爬上去,抓紧缰绳,打算在阵地边溜一圈。谁知道,这马一抬蹄子,撒丫子就跑,目标直指日军阵地。 这匹马在日军营里被养得太久,闻着披风的气味,以为老主人回来了,撒腿就往熟悉的地方冲。吴富善手忙脚乱拉缰绳,使劲喊停,可马压根不听,跑得跟风似的。游击队的弟兄们都傻眼了,阵地离日军营地不远,这要是冲进去,政委还能回来吗?吴富善坐在马背上,风从耳边呼呼刮过,只能死死抓着缰绳,尽量不掉下去。马跑得太快,没一会儿就冲进了日军的地盘,停在一片帐篷中间。 日军士兵正忙着干活,抬头一看,来了匹熟马,上面坐个人,披着军官披风,腰里还挂着刀。他们脑子一懵,以为是哪个大官来查岗,赶紧站直了敬礼。吴富善瞅准机会,装模作样挥挥手,示意他们接着干活。他一边稳住马,一边瞅着周围的帐篷、弹药箱和巡逻的士兵,脑子里飞快记下敌情。日军士兵还在纳闷,咋没见过这号军官?可看他骑着自家的马,穿着军官的行头,也没敢多问。 吴富善看时机差不多了,猛地一拉缰绳,双腿夹紧马肚子,马儿吃痛,掉头就跑。日军士兵反应过来,喊着举起步枪,可子弹全打偏了,扬起一地灰。吴富善伏在马背上,马蹄像擂鼓,飞快冲出日军阵地,朝游击队方向跑去。游击队的弟兄们远远看见他回来,高兴得直嚷嚷,跑上前接应。他跳下马,拍拍马脖子,喘着气说这马差点给他惹大麻烦。战士们围着笑开了,这事儿没多久就在队里传遍了,成了个笑谈。 这匹马后来被留下来喂养,吴富善还想试着调教它上战场。可这马对日军营地念念不忘,隔三差五就想跑回去,弄得大家哭笑不得。最后没办法,只好把它送到后方拉辎重,算是物尽其用。吴富善没因为这事儿消停,继续带着游击队在敌后折腾日军。他带队设伏,断日军补给线,建根据地,忙得脚不沾地。每次战斗,他都冲在前头,带着弟兄们跟日军硬碰硬。 抗战胜利后,吴富善没歇着,接着投身解放战争。仗打完了,他留在部队,干过不少职务,啥时候都是老实干活的作风。到了晚年,他跟老战友聚一块,爱聊当年的事儿。那次战马的闹剧被他拿出来讲了好几回,每次都拍着桌子乐,说差点被马送去给日军当俘虏。1985年,他生病去世,73岁。他这一辈子,从穷小子到抗战英雄,留下不少让人佩服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