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

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向他走来,对他说,你被捕了!

当36军军长刘万春刚踏下火车,几名持枪战士突然截住他的去路。

三天前那份盖着聂荣臻印章的会议通知还揣在他军装内袋,此刻却成了逮捕行动的完美诱饵。

蒸汽机车嘶鸣着喷出白烟,站台上零星的旅客慌忙扭头回避,这位佩戴解放军将星的男人,皮包里的《绥远部队改造总结》尚未启封,人生已轰然转向。

咋说他现在也是堂堂的一个军长到底做了啥错事儿?

肯定是在起义之后的事情,因为我军对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是一贯的,那就是一旦弃暗投明就既往不咎。 刘万春从小爱读兵法,有军事天赋,军校毕业后如虎添翼。 他1923年从军后升职很快,短短四年就担任了蒋军独立第8师1团团长。 要知道叶挺从士兵到团长,还用了7年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当团长的时候,刘万春没有什么背景,跟蒋氏并不认识。 话说刘万春的命运转折始于1927年武汉军营的单杠架。

那个时候的他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偶然巡视,撞见29岁的团长正与士兵滚在沙地里练器械。

当师长呵斥他行礼时,刘万春坚持完成训练动作才整装报告。

也就是这番“周亚夫之风”的做派深得蒋介石赏识,在短短三年时间便将他从团长提拔为旅长。

然而蒋介石的笼络手段细致入微。

在1933年庐山军官训练团期间,得知刘万春夫妻分居两地,蒋介石亲自下令将其妻调往驻地团聚。

刘万春心想这人还不多欠他一个人情,殊不知这都是老蒋笼络人心的手段。

之后这份恩情如同植入骨髓的芯片。

即便是在1949年手握两万重兵驻守归绥时,他仍在绥远起义通电签字前夜,向国民党特使徐永昌密誓,驻绥国军永远是党国忠诚将士,起义后必作内应”。

然而绥远和平起义的表象下,刀光剑影从未停歇。

1949年7月,中共联络组进驻归绥仅六天,四名干部突遭枪杀。

绥远省委书记潘纪文在回忆录中直指,行凶者是刘万春直属部队,其抢先枪毙人犯的举动分明是灭口。

当董其武为保全大局隐忍不发时,刘万春正密藏台特制的密码本,办公室抽屉里锁着蒋介石亲笔签发的“回任将军”委任状。

然而在起义签字仪式上的细节更显诡异。

据在场者回忆,刘万春握笔的手抖得厉害,墨水渗透纸张形成晕染的墨团,那支签下“弃暗投明”的笔,三小时前刚写过给台完的密电。

之后这支部队在改编为解放军36军后,刘万春也成为36军的军长但是在这个之后他的暗线活动愈发猖狂。

按说这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刘万春已经是我军的一员,组织上对他充分信任,他完全可以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但是在1950年3月,他派心腹营长李玉浩经香港潜赴台完,带回最新密令和通讯频率。

而在朝鲜战争爆发时,他趁机煽动叛乱,皮儿红,心里白,借水养鱼待时机!

绥远骑兵第四师政委彭志超等17名干部因此遇害,三千余士兵卷入叛乱。

在华北军区作战部的态势图上,刘万春的每条联络线早已被标红。

当公安人员搜查其居所时,赫然发现解放军军官证与国民党“中将司令”委任状并排藏在暗格,这两个水火不容的身份,竟在他身上共存了整整十四个月。

聂荣臻将铁证摊在傅作义面前时,这位北平起义功臣沉默良久。

董其武含泪请求,念在起义签名,留他一命。

而主席的批示则引用了读二十四史时的批注,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最终刘万春被判刑十七年,比同案被枪决的鄂友三多了赎罪的时间。

而秦城监狱的厚墙隔开两个时代。

在1976年特赦出狱时,街头的《祝酒歌》欢庆新时代,再无人识得这佝偻老者曾是统兵数万的军长。

晚年担任北京政协委员的刘万春,在回忆录里剖析心迹,蒋介石的恩情是笼络的戏码,我却当成毕生信仰。

人得跟着历史走,不能跟历史拧着干。

北在京档案馆的泛黄卷宗里,1949年《绥远和平起义通电》上刘万春三字的墨迹,在第二行位置晕染成灰暗的云团。

这团墨渍像极了他人生的隐喻,表面融入红旗的底色,内里却洇着旧时代的残墨。

当历史的度量衡悬于头顶,所有骑墙投机终将显形。

真正的光明大道,容不下脚踏两条船的阴影。

不管在任何时候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感情,脚踏两只船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