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发展那么快,为何美国至今没有完全收割巴西呢?因为面对巴西,美国有三个无奈…… 第一个无奈来自于金融,巴西在金融安全上做足功夫,中央银行搭了一套严密的系统,遇到可疑资金立即处置,靠这招拦住了不少海外的投机资本。 还有,巴西外汇储备特别充足,达到三千多亿美元,其中不少用在多元化投资上。 尤其是和中国贸易,现在有相当大比例是用人民币直接结算,不再紧盯美元,不仅降低了汇率波动风险,还让巴西有了更多自主权。 即便美国想通过金融打压,巴西也能用自己完善的银行体系、稳定的资本市场来对冲风险,金融制约很难落地。 第二个无奈是能源,巴西在石油自给这件事上早早完成布局,2006年之后基本实现自给,原油日产量排进全球前列,还拥有多个海上油田资源。 能源结构上,巴西没有死守传统石油路线,从70年代起就扶持甘蔗制乙醇,大力发展生物燃料。 如今,国内的车加油早就习惯了乙醇和汽油掺着用,甘蔗乙醇成了主导燃料。 再加上水电撑起全国电力的六成,风能、太阳能装机容量逐年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占比很高,核能也起了补充作用。 美国要想靠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做文章,对巴西基本无效,巴西自足又多元化的能源系统把外部压力挡了回来。 第三个无奈则是农业,大豆、牛肉、鸡肉,巴西这些大宗农产品在全球市场都很有分量。 特别是对中国出口,已经占据中国进口总量的大头,这条全球贸易链相当牢固。 美国想动用农产品卡巴西,结果自己也要承受巨大反噬——美国农场主、选民利益直接受影响,反对声必定一波接一波。 巴西之所以做到这一步,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抓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土地政策,让国家主要粮食几乎自给自足。 出口产品赚回外汇,带动经济稳稳向前,再加上农业和能源深度融合,让美国根本找不到切入点。 巴西的稳步向前,离不开巴西政府的应对,卢拉政府把经济稳定、就业和民生放在核心位置,出台现金补贴、基础设施大投资,像交通、电力、水利不断升级。 针对非法伐林和环保,采取卫星监控加严厉执法措施,既保护雨林,也增强全球话语权。 面对美国可能的制裁威胁,巴西政府积极反制,调整关税和贸易伙伴,多元化金砖国家合作,减少对单一个体的依赖。 面对巴西连续多年的独立和韧性,美国即便想如过去那样强势“收割”也无从下手,这就是巴西能稳住局面的本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