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柳肇珍(1920—1941)新四军女干部、革命烈士,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与丈夫罗

柳肇珍(1920—1941)新四军女干部、革命烈士,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与丈夫罗忠毅“双烈”的悲壮事迹载入抗战史册。[祈祷][祈祷][祈祷] 又名柳石华,江苏镇江籍人。1920年生于上海,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高中就读于上海务本女中(今上海市第二中学)。 1937年淞沪会战后,加入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学协),参与街头宣传、募捐救护,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随上海党组织秘密输送进步青年的路线,经温州、皖南抵达云岭新四军军部,进入教导总队第八队(女生队)学习。 结业后分配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任《抗敌报》编辑、民运科干事,在苏南开展群众动员工作,因文笔流畅、善于宣传被称为“才女”。 1940年春在江苏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工作期间,与参谋长罗忠毅相识。两人因共同的革命理想结合,于1940年10月在战火中结为夫妇。 婚后柳肇珍调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后改编为第6师16旅)政治部组织科干事,随部队转战茅山地区。罗忠毅曾对战友感慨:“她不仅是我的爱人,更是革命的同志。” 1941年2月21日,日军突袭江苏宜兴西施荡村的新四军驻地。为掩护群众和文件转移,柳肇珍持枪与敌战斗,身中数弹牺牲,年仅21岁。 牺牲前夜写给上海父母的书信,提及“抗战胜利之日必是女儿归家之时”,现藏溧阳新四军纪念馆。 罗忠毅赠她的钢笔,刻有“革命同心”四字(馆藏一级文物)。 柳肇珍牺牲9个月后,丈夫罗忠毅在塘马战斗殉国。两人合葬于江苏溧阳西山烈士陵园,墓碑铭文:“革命伴侣,精神永存”。 2015年央视纪录片《牺牲》讲述其事迹;上海第二中学设“肇珍班”传承其志;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专设“双烈展区”,年接待瞻仰者超10万人次。 柳肇珍从上海闺秀到战地玫瑰,以21岁青春祭献民族解放。她与罗忠毅“未及同衾,已共生死”的绝恋,成为烽火爱情最悲壮的注脚——正如她日记所写:“我愿化作星火,纵微弱,亦要照亮黑暗河山。” #分享城市新鲜事#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