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胆囊结石:三腑三调、三时三忌   早年我在黄山寻访民间医者,偶遇一位专研肝胆病的

胆囊结石:三腑三调、三时三忌   早年我在黄山寻访民间医者,偶遇一位专研肝胆病的老药农。当他听闻现代人用 "消炎片 + 手术" 应对胆囊结石时,抚须叹道:"只知割胆去石,不知利胆通腑,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啊!"   见我不解,他指向院角的金钱草:"你看这漫山遍野的 ' 化石草 ',可知它溶石的门道?" 我答:"金钱草利尿排石罢了。" 他摇头:"你们只取其叶,不知其根通胆络、茎利胆气、花化湿热,囫囵入药哪能显效!"   老药农说:胆囊生石,非 "石病" 实 "腑阻"!遂以指蘸水画三圈: 胆腑瘀阻(湿热型结石) 特征:右上腹灼痛,口苦如胆汁 根由:嗜食肥甘或饮酒→湿热蕴结→胆汁黏稠成石 自测:舌苔黄腻,吃油荤后绞痛加重 肝腑气滞(气郁型结石) 特征:胁肋胀闷,痛无定处 根由:长期焦虑或生闷气→肝气郁结→胆汁排泄不畅 自测:脉弦紧,生气后疼痛加剧 脾腑湿困(痰湿型结石) 特征:上腹闷胀,身体困重 根由:久坐少动或贪凉→脾虚生湿→痰湿裹结成石 自测:舌体胖大,大便黏滞不成形 老药农授基础茶方: 金钱草、鸡内金、郁金,辰时(7-9 点)煮水代茶(此时胆汁排泄最旺,借势发力)。   症型加减:   胆腑瘀阻加茵陈(清湿热) 肝腑气滞加柴胡(疏肝气) 脾腑湿困加白术(健脾湿) 三腑三调: 利胆通腑法:晨起空腹喝温胆茶,忌油炸食品(借胃肠蠕动助胆汁排泄) 疏肝解郁法:午时(11-13 点)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跖骨间),忌生闷气(肝气畅则胆气通) 健脾化湿法:傍晚喝山药小米粥,忌生冷寒凉(脾运健则痰湿消) 三时三忌: 卯时(5-7 点):空腹喝 300ml 温水(唤醒胆囊,促进胆汁稀释),忌睡懒觉(错过胆汁排泄黄金期) 酉时(17-19 点):散步 20 分钟(如八段锦 "调理脾胃须单举" 式),忌久坐(避免胆汁瘀滞) 亥时(21-23 点):按揉期门穴(乳头直下第六肋),忌吃宵夜(减轻胆囊夜间负担) 特别提醒: 结石直径超 2cm 或频繁绞痛者,需配合西医评估 脾胃虚寒者(腹泻、畏寒)加生姜 3 片调和药性 每月农历十五(月圆时)可艾灸阳陵泉(膝盖下外侧),借月气助肝胆疏泄   此法流传于皖南山区,曾助不少结石患者免除手术之苦。然需谨记:胆囊结石非顽石,实乃三腑失和,调胆如疏河道,忌急忌躁,以通为补。结石虽硬,遇通则化,腑气畅达,石自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