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时期:日本人的中国观有哪些转变?
打从日本侵华战争结束以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是国内史学家重点研究的事儿。日本,一开始是“仰慕”中华文化还向咱学习,后来却变成了“蔑视”中国,甚至还侵略中国领土,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跟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那可是紧密相连的。
幕末时期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阶段,前接元和偃武,后启明治时代,它的重要性那是明摆着的。那在这个时期,日本人的中国观都有啥转变?这种转变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
实际上,仔细看看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就是先变好然后又变差的这么个过程。
江户初期的时候,幕府治国重点是以儒家朱熹的朱子学说为核心。在那个时期,江户幕府大力鼓励国内的士人、文人去钻研学习朱子学的儒学经典,还把朱子学说当成日本众多学说里的典范。
所以,中国可是朱子学说的发源地,在日本人心里那地位就不用多说了。江户初期的时候,整个日本,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都对中国有着特别强烈的崇敬和向往之情。
日本“海禁”时期过后,这种有点盲目跟风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这首先在学者思想家那里体现出来,就是从一开始全盘接受、推崇朱子学说,转变成在学习的同时思考并重视日本自身的独特性。
这部分研究者,以西川如见、新井白石、荻生祖徕这些人为代表。他们在研习朱子学说之后,就能够主动地去批判当时的“华夷秩序”了,而且还开始思考日本自己的思想发展方向了。
明清之后,日本就开始流行一种叫“华夷变态”的理念了。为啥?主要就是清朝的时候满人进了关,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给推翻了。这么一来,有些日本人就觉得他们才是把中华文化践行得最好的。
所以,在这个时期,日本那些思想家更多地是在追寻本国文化的优越性。这种理念流行起来,这无疑也能证明日本早就不甘心自己处于边缘地位了,他们特别急切地想要从当时那种窘境里摆脱出来。
到了江户中后期,在日本国内,朱子学说就渐渐不那么受人喜爱了。但与之相反的是,王阳明的心学却开始被一些思想家和文人追捧起来了。
为啥?主要是王阳明的学说里有鼓励自我、自尊无畏、思想解放、鼓舞志气这些积极的东西,对当时日本的政治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么看的话,这时候日本思想家研究中华文化,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只是模仿、学习、尊崇了,而是更看重挑出对本国发展有用的部分来运用和宣传。
幕末的时候,王阳明的学说在日本流行起来,再加上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1853年,美国的海军将领佩里带着美国舰队,把日本的大门给敲开。
1854年的时候,幕府又一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炮火威胁下认怂了。先是签了《神奈川条约》,后来,还跟英国、俄罗斯、荷兰都签了一样的条约。就这么着,日本持续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彻底玩完了。
国内国际的形势不断发生转变,这让日本从上到下不得不去思考新的发展道路。可之前一直被日本当作“导师”的中国,早就在鸦片战争里输得很惨了,还和日本一样签订了那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
这就导致日本国内对中国的态度又有了转变,他们开始觉得,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已经不适合当下这个时代的需求了。
这之后,日本人一方面想为本国找出发展的路,另一方面也想了解,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以前强大的中国都做了些什么。于是,日本就决定派使者到中国考察。
1862年,日本的“千岁丸”号来到了上海。可那时候的上海,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巴巴的,经济也是一片萧条,根本就不是传闻里那个繁华的十里洋场。
你知道吗?中国刚刚遭受了战争的破坏,这时候的中国,根本就没出现什么好的改革势头。恰恰相反,好多封建主义的东西还死死地扎根在这儿,老百姓的日子那可真是苦得不行,就像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一样。
这所有的情况,都把刚到中国的日本人惊得目瞪口呆。接着,船上就有人把看到的这些记了下来,传回日本国内。就因为这事儿,中国积弱很长时间了的消息在日本国内一下子就传开了。
没过多久,好多在中国的日本人就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传回日本国内了。打这起,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一开始的尊崇一下子就变成轻视和瞧不起了。
这时候,日本国内有另外一些思想家冒头了。他们不再按照以前人的那种思维模式来思考了,干脆就把以前当成宝贝一样的儒学经典给扔到一边,开始学起西方列强的发展模式了,在他们看来西方列强的模式更厉害。
在日本国内,主要有三个方面发生了转变,就是儒学没那么兴盛了,国学开始兴起了,还有洋学也广泛传播开来了。
后来,日本国内那种极端国权思想和极端民族优越主义一下子膨胀得特别厉害,这就让他们有了更大的野心。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国力大大增强了,这样一来,国内的对外侵略主义又冒头了,发展到最后,竟然成了国家的主流政策。
总的来说,幕末时期日本人的中国观大体上是在走下坡路的。最开始,他们面对跟日本有着同样处境的中国,可能还产生过同情,也反思过一些东西。可是后来,日本国内极端民族主义冒头了,这同情就慢慢变成了轻视和瞧不起,到最后就让他们对中国的态度来了个彻底的大转变。
这所有的情况,都给后面日本侵华这事打了个前站。
在1874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侵略中国,这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最少得有2.8亿人,伤亡的人数更是多达3500多万。还有,日本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那可达到了620亿美元。
那么,要是想探究幕末日本人中国观转变的深层原因,得从哪些方面着手?
另外,儒家思想是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到了那个时候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状况了。
其次,从日本的角度来说,中国国人对本国态度发生了转变,而且在西方列强炮火的打击下,东亚国际秩序观也变了,这就导致日本国内那种所谓的“神国”理念和民族优越论极度膨胀起来了。
多种因素凑一块儿,最后让幕末日本人原本的中国观彻底变了样。
那幕末时期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到底给中国还有世界格局带来了啥样的影响?
首先,日本人对中国看法的改变,那是直接就影响到日本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了。在幕末之前,日本和中国的关系虽然不是特别亲近,但是日本一直都觉得中国是东亚最厉害的国家。就因为这种崇拜强者的心理,日本从上到下都在学习中国的思想文化,还把这当成治理国家的根本。
这段时间,日本和中国时不时会有使者互相走动。
到了幕末的时候,日本人中国观的改变,不但让日本国内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变了,而且还直接把日本对中国的外交态度给扭转了。这毫无疑问也是后来日本决定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就日本自身来说,日本人中国观的改变让他们的国家主权意识极度膨胀。特别是在察觉到中国贫弱的状况后,这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想要成为东亚各国中心国家的想法。从那以后,日本国内的极端民族优越主义就有了不小的势力。
另外,日本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就因为这个,他们就一门心思地看向西方列强了。在这个时候,日本国内冒出来一些完全倒向西方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是这些人里最出名的那个。
他提出的“脱亚入欧”这一主张,在当时的日本刚一公布,就有不少人表示支持。这就足以说明,当时日本国内对这种主张的认同程度相当高。
最后,从国际形势来讲,幕末时期日本人中国观发生了转变,这就让他们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地位,甚至产生了不满情绪。这种情况直接对日本后来的“大陆政策”产生了影响,然后,东亚国际秩序就被重新洗牌了,到最后整个世界局势都受到了影响。
总的来讲,幕末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它的特殊地位必然意味着它对日本人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幕末时期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直接就成了日本走向侵略扩张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幕末日本人中国观转变的原因可复杂。一方面是他们自己思想上有问题,另一方面,中国那种故步自封、不求创新的封建思想也在起坏作用,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当时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
幕末的时候,日本人对中国观发生了转变,这直接就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咱们必须得正视这段历史,要常常提醒自己,可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故步自封,不然最后就会落在别人后面,落得个落后挨打的下场。
现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