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公厕为何建而不用?】央视财经7月20日报道,《财经调查》栏目组接到群众举报,山

【公厕为何建而不用?】

央视财经7月20日报道,《财经调查》栏目组接到群众举报,山西运城市稷山县当地不少村民反映,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

在央视报道后瞬间就把稷山县送上风口浪尖,当地县委宣传部隔天就发布通报承认报道属实,县委县政府将加强落实资金、人员、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公厕正常使用,同时县纪委监委将对相关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公厕建而不用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我看完当天完整的《财经调查》视频,也没发现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厕建而不用问题,只提到村党委的说法“村民素质低”,节目最后主持人把责任归为了村党委搞形式主义和民生资金落实不到位。

说实话,我不认可这个调查结果,作为央视媒体,他们对公厕建而不用的调查深度居然和老百姓举报的差不多,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调查走访能揭露出什么问题呢?稷山县各个村的公厕都建而不用,这背后应该是村党委们遇到了共同的难题才不约而同把公厕上锁,但央媒记者没有深入调查走访,就草草收场,我看这种形式主义式的调查走访就不要说人家村党委形式主义了。

这些公厕建在人流较大的场所,为的就是方便群众使用,如果村党委故意锁门不让群众用,那群众肯定会投诉举报,我想村党委们绝不会傻到招惹这种麻烦,具体建而不用的原因我也不清楚,只能通过分析其他信息来推断。

根据“稷山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项目(新建公厕)合同公告”可知,稷山县的公厕计划竣工时间是2024年6月20号,算上后期的检验验收流程,估计要到年底才能正常使用。但公厕验收完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了,因为还需要日常的管理维护,在财政预算上必须提前安排好管护资金,保障公厕正常运行。公厕的建设主体是农业农村局,按理应该是“谁建设,谁管理”,由农业农村局负责管理,但公厕建在村里,使用主体是村民,按理又应该村党委管理,因此在管理上容易陷入上下扯皮的局面,导致管理主体不明。但这个问题好办,一纸公文就明确了,关键的问题是公厕的管护资金从哪找?

保持公厕正常运行,每年需要支付电费、水费、维修费、工具费、保洁服务费等等,这些管护费具体多少,记者没有回答,网上能查到的信息也不多。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的GDP与稷山县差不多,我就以南江县县城公厕管护费做参考,该县的绩效自评报告显示:2021年县城38座公厕日常管护实际发生公厕管护费1619680元。算下来一座公厕每年的管护费大概是4.3万元。稷山县的纬度比南江县高,冬季更加漫长,公厕的取暖费用更高,每年的管护费应该不止4.3万元,那么23座公厕每年的管护费至少98.9万元,将近100万元。

100万元的财政预算对一线城市是九牛一毛,但对稷山县的财政情况来说恐怕是个难题。

图为:稷山县2020年至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24年稷山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下降5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亿元,增长11%。近几年稷山县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在26亿元以上,并保持增长态势。综合来看,稷山县的财政早已入不敷出,依靠财政转移存活,是个彻彻底底的穷县。但就是这样的穷县依然要落实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落实公共厕所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还要落实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要求的“建管并用,长效运行”。

在《财经调查》节目里,记者口含天宪,这一个方案,那一个通知的,却不从财经角度调查了解穷县穷村管护公厕的困难,不去调查公厕管护费预算安排情况,只是站在政策制高点上批评政府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

对于稷山县农村公厕建而不用的真正原因,我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县财政没有拨付公厕管护费给村党委,直接导致村党委不敢开放使用公厕。至于县财政为什么没有拨付资金,应该是稷山县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太大,财政严重吃紧,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依然下达公厕建设指标,但又不协调转移后期公厕管护费,让财政紧张的稷山县陷入两难境地,无奈之下只好把公厕管护难题推给村党委解决,结果造成了“公厕建而不用是因为村民素质低”的闹剧。

《财经调查》作为央媒,理应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调查报道,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说过:“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希望我们的央媒记者能够深入调查问题,直面问题根源,更加客观全面的报道。

(来源 : 子夜呐喊 原创 子夜呐喊 文 / 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