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茅晨月是一条“大鱼”啊!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咱先来看看她的背景,公开资料显示,茅晨月是上海人,后来入了美国籍,现在住在亚特兰大。 2012年加入富国银行,现在是董事总经理,主管国际保理和跨境营运资金业务,同时还担任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副主席。 国际保理简单说,就是企业把没收到的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提前拿到资金周转。 听起来挺正常的业务,但茅晨月这几年在中国的操作可不简单。 之所以说她是“专靠中国吃饭”,就是因为她主导的业务,几乎全和中国企业有关。小米在印度卖手机、蔚来在欧洲卖电动车、比亚迪给海外车企供电池,这些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都是通过她的团队打包融资的。 2025年上半年,经她手流向中国的供应链融资就超过17亿美元,可以说中国科技企业的资金动脉,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她手里。 但问题就出在这看似正常的业务里,有知情人爆料,茅晨月的团队在发票和资金上动手脚,涉及金额可能高达几十个亿。 他们很可能伪造贸易合同,重复使用提单进行融资,然后把资金通过灰色渠道转移到境外。 这种操作在业内被称为“虚假贸易融资”,表面上是支持企业出口,实际上是把中国的钱往外倒腾。 更严重的是,她的数字化保理平台,能实时抓取企业ERP数据,包括供应链底单、订单信息、物流数据等等。 这些数据要是泄露给美国,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这富国银行的前科,那可真是劣迹斑斑。 2016年,富国银行因为员工私自开设200多万个虚假账户,被罚了1.85亿美元。2023年更严重,因为反洗钱系统漏洞被罚了37亿美元,同时还被查出故意拖延贷款放款时间,让客户债务延期,再强制收取额外利息,又被罚了17亿加赔付20亿。 这些事儿虽然发生在不同时间,但反映出富国银行系统性的合规问题。 而茅晨月负责的国际保理业务,恰恰是跨境资金流动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 她2012年加入富国银行,正是这些违规操作频发的时期,很难说她完全不知情。 更让人警惕的是,茅晨月的业务已经触及到国家安全层面。 她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涉及中国国产AI芯片企业,这些芯片不仅用于民用,还可能用于军事领域。 如果她把这些企业的供应链数据泄露给美国,美国就能精准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甚至影响国防安全。 美国可以通过分析供应链数据,切断关键原材料的供应,或者在芯片设计上植入后门。 这种“供应链攻击”在国际上早有先例,美国国防部承包商就曾因为供应链漏洞,导致核导弹数据泄露。 不过现在咱们中国,也对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根据外交部的通报,茅晨月涉及中方在办的刑事案件,被依法限制出境。 这可不是小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只有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案件的人才会被限制出境。 而且她的案件已经移交高层调查,海关系统里标注了“RLS-99”,这意味着案件性质特殊,可能涉及国家重大利益。 与此同时,富国银行已经紧急暂停了所有员工赴华差旅,内部正在疯狂评估业务风险。 这说明中国这次动真格的了,绝不是随便吓唬吓唬。 有人可能会问,茅晨月是美籍华裔,她这么做是不是故意针对中国? 这里面的动机可能很复杂,她也许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之便捞钱;但也不排除美国政府通过她这样的华裔高管,在金融领域对中国进行渗透。 毕竟富国银行作为美国第四大商业银行,总资产近2万亿美元,背后还是有着美国资本的影子。 而茅晨月作为FCI的副主席,还能通过行业组织影响国际规则,这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不过咱更要明白,中国的法治不是摆设。不管你是哪国人,在中国就得守中国的法。 茅晨月的事,给所有在华外资企业提了个醒:别以为钻法律空子能得逞,中国的监管越来越严,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领域。 咱们欢迎外资来投资,但前提是合法合规。 那些想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干坏事的人,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