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还是玩不过资本家!马斯克成立 “美国党”,公司市值一夜之间缩水 650 亿美元,特朗普瞅着机会想给他穿小鞋,下令政府部门严查马斯克的项目,结果查来查去,最后得出个结论 —— 离了 SpaceX,美国太空计划得停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7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宣布成立新政党,声称要“还给人民自由”。 这事儿的导火索,是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法案里取消了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直接戳到马斯克的痛处,毕竟特斯拉和SpaceX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支持。 更有意思的是,法案签署当天,特斯拉市值直接蒸发680亿美元,股价暴跌6.79%。 有人说这是资本家和总统的正面交锋,可现实很快就给特朗普上了一课——离了马斯克,美国太空计划还真玩不转。 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的报道,SpaceX去年用“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完成了134次轨道发射,比全球其他公司加起来还多。 2024年全球入轨卫星总数的84%,都是SpaceX送上去的,这数据相当惊人。 再看NASA的合同,2024年SpaceX占了NASA合同支出的10%,是仅次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大受益者。 今年4月,SpaceX又从美国太空军拿到59亿美元合同,承担28次国家安全发射任务,占总合同额的43%。 这些数据说明,SpaceX在美国航天领域就是“带头大哥”,话语权大到能影响国家战略。 特朗普政府一开始不信邪,觉得查查总能找到替代者。 结果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家侦察局,今年已经让SpaceX执行了5次发射任务,都是高价值的情报卫星。 NASA更是尴尬,波音的“星际客机”飞船从2019年拖到2025年,最近一次试飞又推迟到2026年,而SpaceX的“龙”飞船,已经稳稳当当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5年了。 就算特朗普想换人,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还在图纸上,火箭实验室的“电子”火箭运力又太小,根本接不住SpaceX的摊子。 说到技术,SpaceX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就是道护城河。 “猎鹰9”号火箭通过回收助推器,把单次发射成本压到6200万美元,而传统火箭动不动就要几亿美元。 正在测试的“星舰”飞船更厉害,虽然第九次试飞在5月出了点状况,但它能把150吨载荷送进轨道,未来还要承担载人登月任务,这种技术优势,让其他公司望尘莫及。 更别说SpaceX手里攥着NASA、国防部的大把合同,光2024年就从联邦政府拿了超过220亿美元非机密合同。 要是特朗普敢违约,彭博社说得明白,政府得支付数十亿美元的“成本补偿”,还可能被马斯克告上法庭。 更麻烦的是,“星链”卫星网络已经成了美军的“眼睛”,要是断供,“金穹”反导系统、“星盾”军用网络都得抓瞎。 马斯克面对威胁,态度是软中带硬。 6月初他威胁要让“龙”飞船退役,吓得NASA赶紧评估国际空间站停摆风险,但很快他又缓和语气,说不会真让宇航员回不了地球。 最近特朗普想让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替代SpaceX参与“金穹”项目,马斯克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怼回去,说“联邦采购法规要求用最好的供应商,其他做法都是违法的”。 这种既斗争又妥协的策略,显示出马斯克对政治游戏的娴熟。 这场争斗对美国科技界影响深远,SpaceX的不可替代性,暴露了美国航天产业链的脆弱。 NASA过去20年过度依赖马斯克,导致传统巨头创新乏力,波音、洛马这些老牌企业,在可重复火箭领域落后一大截。 而且马斯克成立新政党,可能打破美国两党格局。虽然专家说“美国党”短期内难成气候,但他能调动2亿X平台用户,这股力量不容忽视。 更严重的是,政治干预科技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如果政府随意撕毁商业合同,以后谁还敢跟美国政府合作? 那些等着拿补贴的新能源企业、AI公司,估计都得心里打鼓。 现在的局面挺有意思:特朗普想通过政治手段打压资本家,却发现自己被技术和市场绑住了手脚;马斯克看似在商言商,却不知不觉成了左右国家战略的关键人物。 这事背后是资本、技术和权力的复杂博弈,也是美国体制深层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