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终俄罗斯还是吞并了乌克兰,联合国会承认吗?时间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事实抹杀,那么就由不得世界不认。 坦白说,指望联合国安理会出面,通过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来阻止或制裁俄罗斯的吞并行为,基本是天方夜谭。 这并非悲观,而是对联合国运行机制最基本的认知。安理会的核心,是五大常任理事国手中那张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 这套机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大国间的直接摊牌,但也意味着,当一个常任理事国自己成了问题本身时,整个系统就陷入了瘫痪。 俄罗斯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否决任何针对自己的谴责议案,就像它过去做的那样。从法理上讲,这条路一开始就是堵死的。 那么,国际法呢?答案是明确且毫不含糊的:通过武力强行吞并他国领土,是彻头彻尾的非法行为。 它公然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野蛮践踏,被定义为侵略行径。 联合国大会也曾多次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谴责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及乌克兰东部四州的吞并企图,申明其非法性。 然而,法律上的非法与地缘政治中的现实之间,往往隔着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 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它代表了国际社会的主流意愿,却缺少强制执行的铁腕。它无法派遣军队去逆转地面上的既成事实。 从土耳其对叙利亚部分地区的控制,到印度对锡金的合并,再到更久远的各种领土变更,最初的非法标签,往往会在时间的冲刷下,因地缘政治的变迁、经济利益的捆绑和新一代领导人的现实考量而逐渐褪色。 一个可能令人不适的现实是,一个政权或领土变更,只要能扛过最初的制裁和孤立,随着时间推移,当初强硬的不承认立场,很可能就会松动,最终演变成一个被默认的历史遗留问题。 说到制裁,这正是西方国家回击俄罗斯侵略的主要武器。自2022年战争全面升级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堪称史上最严厉、最广泛的经济制裁。 这些措施确实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重创,使其GDP增长远低于战前预期,普通民众的可支配收入也大幅缩水。 但正如那个一针见血的观点所言,没人会和钱过不去。俄罗斯的底气,在于它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作为全球能源、粮食和关键原材料的超级供应商,它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难以被轻易替代。短期内,各国可以通过寻找替代方案、动用战略储备来硬扛。 但长期来看,经济规律的引力难以抗拒。当高昂的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持续炙烤着本国民生和工业时,那些曾经义正词严的政治家们,将不得不面对选民和资本最直接的压力。 届时,与俄罗斯在特定领域务实合作的呼声,就可能从边缘走向主流。俄罗斯也正在通过影子舰队和中亚后门贸易等方式,努力规避制裁,展现出惊人的经济韧性。 所以,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分裂且矛盾的。在联合国的官方层面,正式的、书面的承认或许永远不会到来。 联合国大会大概率会年复一年地通过决议,重申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让吞并非法的法理依据永远留存在历史档案中。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