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地下党员任远被俘。深夜,他轻声叫醒狱友,我重伤难治,日军已识得我身份,求你动手,别让我被折磨。 在1944年10月,冀东抗日根据地一个真实到令人心碎的瞬间。说出这句话的人,叫任远,时任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主任。而他口中的动手,指向的不是敌人,而是他自己。 几天前,日军集结重兵,对冀东的首脑机关发动了一次蓄谋已久的铁壁合围。这是一场惨烈的突围战,我方牺牲了四百多人,冀热边特委组织部长周文彬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 任远在突围时双臂中弹,昏死在战场上,不幸被俘。 醒来时,他已身陷囹圄。剧痛从双臂传来,但他心里最惦记的,不是自己的伤,而是藏在上衣口袋里的一个小本子。 那不是日记,而是整个冀东乃至东北情报网的核心机密,联络暗号、人员代号、秘密地点……那上面每一个字,都牵动着无数同志的生命线。 他想销毁它,可受了伤的手指像僵硬的木棍,连解开一颗纽扣都做不到。 他听着隔壁牢房传来的惨叫和日军的狂笑,他太清楚日本人的手段了,竹签、烙铁、盐水鞭……他们会用尽一切酷刑,撬开他的嘴。他不能冒险,一秒钟都不能。 那位被他唤醒的狱友,最终没有动手。或许是下不了手,或许是没有机会。但任远求死的决心,却为他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与冷静。 在之后某个不为人知的时刻,他忍着剧痛,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艰难地掏出了那个本子。没有火,他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一页页写满机密的纸,混着血水和泥土,用力嚼烂,然后生生咽了下去。 他把天大的机密,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这一下,他反而安心了。身体可以被摧残,但灵魂有了坚不可摧的铠甲。他可以坦然地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折磨。 做出这样选择的任远,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并非天生的铁血战士。他原名马嘉善,1919年出生在陕西绥德一个普通家庭。 16岁那年,我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点燃了他的心。这个热血青年偷偷跑到王家沟,执意要参加我军。 他曾被组织选中,有机会去苏联学习先进的坦克技术,这在当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前途。但他却主动申请留下,理由很简单:“我想留在国内参加革命。” 他放弃了坦途,选择了荆棘。之后,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师从陈云、李克农等我党情报工作的顶尖前辈,正式成为一名在黑暗中前行的尖兵。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保密二字的重量。他知道,他吞下去的,不只是纸,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和整个情报网的存续。 任远的人生并未在1944年的牢狱中结束。他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熬过了敌人的酷刑,守住了秘密。 1945年2月,经党组织全力营救,他奇迹般地重获自由。一年后,经过严格审查,组织为他恢复了党籍,这是对他忠诚与勇气的最高认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任远也从一名秘密战线的情报员,转任为铁道部公安局的处长。他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考验,护送毛主席首次乘专列秘密出访苏联。 这项任务代号9002,此时的任远,褪去了战火硝烟,但他骨子里的严谨和警惕却丝毫未减。 从北京到满洲里,只要列车停靠,无论风雪多大,他都会立刻下车,在主席所在的车厢外巡视,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 他曾开玩笑说自己是主席的警卫员。这个称呼,恰如其分。从在敌人心脏里保护情报,到在领袖身边保卫安全,他始终是那个最值得信赖的守护者。 之后的岁月里,任远又接到一纸调令,投身于共和国最尖端的核事业。在那个同样需要隐姓埋名的领域,他再次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其中,从设计院院长到党委书记,直至1984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