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一家与森林北一家同游日本
我发现汪峰有一类手段,几乎能很快领证结婚
几乎没拖泥带水的。
从分开上一段感情,到开始确认下一段关系再到再婚,几乎没有“空窗”,更没有跟前任反复纠缠的过程,这也导致了跟她一起的现任,总容易受到一类质疑:
是否插足了男方跟他前任的关系?
公众的注意力都到了女方身上,也很少关注男方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跟优秀的前任好好的,婚姻却走不下去。
从事情感心理行业多年来,我发现,很多现实中经历婚姻问题的女方,思路很容易被带偏,像公众那样去思考:
他已经决定跟我分了要跟外人过,是不是外面人更好?
外面女人满足了他什么?难道他就不考虑我们间的感情吗?
因为看到男方做了决定,就认为不可改变,甚至觉得自己处于“被选择”和“被动妥协”的位置,会让很多女性失去了博弈的思考能力。
事实上,我发现,很多男人之所以能容易离成功,和容易找下一任,是在于「先斩后奏」的方法用得对,
譬如,他们会很快地跟原配妻子提离,给一个合适的条件,同时拿这些态度,去跟外面女人也谈,表明自己态度,这时,哪怕再有动摇,两女方都会陷入取舍当中:
原配会觉得:他是不是有外面人了?是不是我就该给机会?
外面的人会觉得:男人给的承诺是不是能当真?
在我看过上千个案例后发现,不是男方聪明,而是他们能认清一点,知道女性在关系里,很多时候会看男方“是否主动”,来自己作判断。
女人总觉得,只要男人主动了,我才能出招,但现实男方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的主动,更多是在于试探,而不是作决定。
男方跟妻子谈离,事实上不是决定,而是试探原配妻子的态度,再做后面的决定。要是妻子不轻易让步,他也不敢找外面人,或给外面人承诺,
但仅仅是这个因果关系的逻辑,很多女性是不懂的。因为,很多女性认为,感情从开始都结束,都要男人主动,所以主动结束的话,自己就该主动接受。
我觉得,这类女性有几层思维误区:
1、妥协=成全思维
容易会想,我妥协了,给大家留下体面,也是成全对方,成全小孩。但其实,自己成全的只有男方,哪怕孩子看着父母不吵架不矛盾,就结束了关系,也不会理解这种“成全”,只会觉得,父母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结束,是不是他们之间根本没爱。
2、怕冲突索取
譬如担心要是再婚姻出现分歧了,进一步讨论会导致更大的分歧。女方会容易误判男方态度,觉得男方说了决定,就不会改,事实上,男方的态度只是逃避给你解释,因为他不知道怎样解释。尤其对于经历过离婚,他们对感情的判断可能比较肤浅,总觉得“爱是有生命周期的”,觉得从开始到结束就是缘份,努力经营也不会有幸福。
因为这种你以为,和他以为的冲突,会导致该有的沟通就被当事人打消了。
3、觉得没有人起码有钱
很多网上对被离婚女人的评价是:起码你拿了他的钱。但对当事人来说,这不是安慰,因为,要是婚姻继续经营下去,能被满足的远比钱多得多,孩子在健康环境下的成长,而不用突然被改变要接受陌生环境,譬如夫妻继续共同做事业,能达到更大结果等等。
但因为有些想离婚的男方会拿利益作为谈判由头,觉得你答应,我就马上给你,你不答应,我们诉讼解决,你拿的更少。
所以,起码还有点利益就成了最后妥协的理由,变得因小式大了。
类似的观点还有“对方都不爱你了,还有什么用”或“男人是留不住的”之类的想法,我发现,每逢女性想跟男方公平地有选择权,想尊重自己抉择时,都会被这些想法困扰,而看不到最根本的:
就是离不离这件事,女方有一票权。搞懂这一点后,原配才能利用起来,让对方妥协臣服。
要是自己正遇到类似问题,不知道怎办,可以给我发信,帮你梳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