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1年离婚40万陪嫁被判为共同财产
在离婚阶段,谁付出越多,谁越吃亏?
很多人不敢相信
在我的案例里,有些原配不敢相信, 一起十几年男人都还想离,不是感情不够深而是代价不够大。
在我发了上千个视频,收到几千条私信咨询后发现:没能让对方听自己话,核心原因就是自己总试图证明感情有没有,而对方只看到成本高不高,代价大不大,风险多还是少。
对于离,变心这些事,你自己,或者找的那些机构老师,给你的解决路径是通过话语,唤起对方的柔软一面,然后他就懂得你的好,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自从人类社会有家庭组织开始,家庭的第一功能性,是抵御风险,延续基因。
家庭风险都被你抗了,他的风险你都提他担了,转嫁完成了后,他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再择一个,或者觉得离了也不怕。
99%的人看了网上的文章视频内容,去分析男人心理,去研究对男人的话术都在走弯路,喂给你们的内容,都是迎合你的价值观,我们觉得自己是怎样,就想象对方是怎样。
越替他减轻离的代价,他就越狠心,没有例外。问我怎么做之前,要先复盘自己是怎样替对方转嫁风险的,有一条公式
他的逃避,等于你替他买单的。
其一,他婚前婚后的反差,你替他合理化了。
你跟他知根知底,青梅足马,或者从校园一路走下来,大家都觉得成家就是终成眷属。家长满意了,他满意了,你当时也满意。那极少数人意识到一点,这是家庭关系的开始,而不是拍拖任务的结束。
有些女性父母给陪嫁,帮买房买车,在男方眼里看是“吃定你”了。
他越来越忙跟累,到开始分房间,成家前他说妈妈好相处,成家后就说不用你管他家人性格有点怪。这种前后事实反差,没有算你的信任成本,彼此就不了了之;
其二,在他眼里看是大事的事,你用小事的处理方式。譬如最初爆发信任危机,他怕你计较算账,但你却给他输出观点,输出对错,家庭有多么重要等等的观念,他一听就知道你的认知是只关注感受,只要他给个态度,心理只想到原谅或不原谅,没想代价谁该承担,没人担就自己担了
其三,他偶尔一句的软话,你的硬话没法说了。控制不了话题的方向和节奏。可能断了你几个月,偶尔收到一两条主动的信息,你看他态度好一点,自己立马也软。你反应不出这是种试探。
当人不敢去选决定未来的大事时,就会开始回想过去的权利,话语里给你把过去哪些无关联的事串联一下,希望你不要计较。
让你合理化,去相忘于江湖,再见亦是朋友,还要继续当孩子的父母等等。事还是大事,但他让你,你也让自己做所为的释怀,而忘了本质的钱,代价等等关键事实。
要搞清楚婚姻闹离过程中的博弈,可以给我发信,帮你梳理分析。